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在吉林白鹅第28胚龄时,以及孵化后1,7,14,21,35和60日龄时,每年龄分别随机选取3只鹅胚或雏鹅,分别采取其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免疫器官,放入Carnoy’s氏液进行固定,制作成石蜡切片,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toluidine blue staining, TB)显示鹅各器官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从而研究吉林白鹅MC的形态及分布的规律。为充实家禽MC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并为鹅相关疾病的预防与诊治提供基础性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鹅MC的形态:甲苯胺蓝染色将鹅各组织的MC显示呈鲜艳的紫红色,细胞质中的异染颗粒呈现紫红色,从而使呈蓝色的细胞核看不清楚。鹅各器官的MC多呈圆形,长梭形,锥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体积大小各异。(2)鹅MC的分布:食管MC主要沿食管皱襞分布于上皮下固有层,皱襞底部居多,且有环绕血管和腺体分布的特点。在腺胃上皮下固有层,腺体间结缔组织,黏膜下层有大量MC分布,其中固有层中分布最多,并且MC有环绕血管和腺体分布的特点。各段肠道MC分布情况相似:各肠段的肠绒毛内和肠腺周围是MC较多的位置。在绒毛中,MC几乎全部存在于绒毛固有层,有沿柱状上皮基底分布的趋势,可形成一个长拱形轮廓,绒毛顶部分布最多。肝脏中阳性细胞多分布在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央静脉周围以及肝细胞与血窦之间。喉MC多分布于喉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内,少数存在于固有层底部。软骨周围与肌层未发现MC的存在。气管MC主要出现在上皮基底部、固有层、黏膜下层,具有在血管周围较多的特点。肺脏MC在肺泡细胞间、三级支气管、小叶间隙均有分布,并且有环绕血管分布的特征。胸腺MC集中分布在髓质区域,其中胸腺小体(Hassall’s corpuscle)周围的位置多有MC围绕。法氏囊MC多数分布在腔上囊小结上皮下基底部和小结间结缔组织,而小结内未发现MC存在。脾脏MC在红髓与白髓均有分布,其中动脉周围淋巴鞘及淋巴小结周围有较多分布,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均未发现MC的存在。(3)鹅MC日龄间的变化:在出壳初期,随着白鹅日龄的增加,MC的数量增多,到达顶峰后又有所下降。本实验对雏鹅给予热应激刺激,建立热应激模型,通过甲苯胺蓝染色研究热应激条件下鹅胸腺、法氏囊、脾脏MC的形态分布与数量变化,为降低养殖过程中环境中的热应激给鹅带来的危害提供基础性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热应激处理对吉林白鹅免疫器官MC的形态与分布特征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热应激实验组胸腺MC数量明显比对照组的MC少,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法氏囊MC的数量比对照组的MC多,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脾脏MC的数量比对照组的MC多,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