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者开始与其他理论结盟来攻击男性霸权文化,她们用社会性别来取代生理性别,认为是社会性别的差异导致女性的从属地位。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性别视角——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也被引入翻译研究。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对女性文学创作影响巨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译者,尤其是女性译者的性别意识的觉醒。自21世纪初开始,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多,但是与西方相比,中国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起步比较晚,且从翻译研究的成果来看,性别视角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翻译理论的评介和梳理上,对翻译实践的影响相比西方不是很明显,从性别视角对中国女译者的翻译实践进行系统研究的更少。受到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的影响,中国的部分译者,尤其是女性译者原本朦胧的性别意识觉醒,但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译者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性别意识和采用的翻译策略较之西方女性主义译者的激进和极端显得“温和”得多。双性同体的性别视角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做到从异性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能够克服女性主义译者的极端和过激,相比之下,双性同体的性别视角更适合中国语境下的翻译实践及研究。本论文包括五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理论背景、研究目的、方法论及意义。第二章综述西方女性主义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现状,指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不足,引入并介绍了双性同体的研究视角。第三章在对比分析了两个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性译者翻译实践中性别视角的异同。第四章概括中国译者与西方女性主义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证明双性同体的性别视角更适合中国语境下的翻译实践和研究。第五章,总结全文,指出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本文关注中国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女译者的翻译实践,从性别视角分析中国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与西方女性主义译者的差异,进而分析研究其原因,并探讨中国译者双性同体的性别视角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双性同体的性别视角更适合指导中国翻译实践及研究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