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行,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保障逐渐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工作重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外体育俱乐部这一教学活动伴随体育教育改革应运而生,填补了传统学校体育的空白,促进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充分调动了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时间,使青少年的身心体验得到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进行研究,分析初中生在参加经历体验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城乡差异以及家长对待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态度、学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影响因素等内容,对校外体育俱乐部的推行提出相应性建议,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本研究以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为研究对象,以临汾市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分析方法,对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初中生能更好的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年级差异有动机倾向、意志品质、人际交往维度;性别差异有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维度;城乡差异有意志品质、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维度。(2)目前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频次不容乐观,随着年级升高,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人数及频次降低。学生中考升学压力学业负担加重,影响学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时间,导致在动机倾向、意志品质、情绪状态、人际交往、身体状态和自信上,七、八年级学生平均分值高于九年级学生。(3)在经历体验频次、以及家长在督促参加体育锻炼上,城市学生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乡村学生。家长对体育的认知度将影响学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也决定学生能否在经历体验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或者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家庭条件的不同将决定学生参加运动项目的多少。(4)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在选择运动项目上所占百分比相对较低,体育设施大多集中在市区,俱乐部在乡村宣传推广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5)不同性别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存在差异,男生选择项目占比较高的集中在球类和室外项目上,女生在选择项目上主要集中在室内和舞蹈类项目,女生在体育活动选择项目中相对男生较为狭窄。在动机倾向、意志品质、情绪状态、情感体验、环境舒适度、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身体状态得分显示:男生在经历体验这几个维度中平均分均高于女生。(6)影响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的因素有:学校影响因素、家庭影响因素、个体影响因素、适应不良影响因素、自信自尊影响因素。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的学生中考高分成绩所占的百分比更高,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对中考体育成绩有促进作用。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强化学生加入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学校和家长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应从关心学生文化课成绩适当向学生参与校外体育俱乐部的积极程度转移,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平衡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俱乐部经历体验男女差异、城乡差异、年级差异。(3)家长可多教导学生突破同伴和性别影响,勇于尝试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引导女生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更加广泛的参加适合自己的校外体育俱乐部运动。家长应该多关注健康问题和普及运动锻炼知识,了解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勤与学生沟通。(4)教育部门应该均匀化考核标准,实行多角度考评升学制度,简化各年级学业负担。(5)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和运营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完善校外体育俱乐部管理和发展体系,充分体现出“体育健康”的文化特色。打造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多元化校外体育俱乐部,使其能够在城乡不同区域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