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黑麦杂种高分子量谷蛋白变异的分子鉴定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198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缘杂交变异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前人的研究大多都集中于探测全基因组的变异,对于基因变异的分子机理仍然了解不多,主要由于杂种基因组中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同源基因,使得单一性状变异与控制该性状基因变异很难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由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HMW-GS)基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研究远缘杂交基因变异的分子机制的一个理想基因。我们以日本普通小麦品种Shinchunaga (Triticum aestivum L. cv. Shinchunaga, 2n=42, AABBDD)为母本、秦岭黑麦(Secale cereale L. cv. Qinling,2n=14, RR)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种及衍生后代,利用SDS-PAGE分析、细胞学鉴定、基因克隆以及原核表达等方法,分析HMW-GS的遗传变异情况,探讨小麦-黑麦杂种HMW-GS基因变异的分子机制,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杂种进行SDS-PAGE检测,发现D株系的F4材料D-1-7-1的]HMW-GS组成为野生型,但其后代F5代材料D-1-7-1-3的HMW-GS发生了变异,1Dx2.2和Ry亚基消失。2.对材料D-1-7-1-3进行细胞学鉴定,其根尖染色体数目为42条。通过进一步的GISH和FISH分析,发现其含有41条小麦染色体,1条黑麦染色体,而该黑麦染色体为1R,表明该材料为1R单体代换系材料。3.通过对材料D-1-7-1-3的Glu-Dx2.2进行分子鉴定,发现消失的1Dx2.2亚基是由于Glu-1Dx22发生异常重组产生删除突变形成新等位基因Glu-1Dx2.2v。对其进行原核表达,表达条带和Rx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位置一致,这解释了D-1-7-1-3的Dx2.2条带消失的原因。4.对材料D-1-7-1-3的Glu-Rx和Glu-Ry编码区分别在DNA和cDNA中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Glu-Ry编码区未发生变异,拥有完整开放阅读框,并能转录出mRNA。虽然Glu-Rx编码区在DNA中未发生变异,拥有完整开放阅读框,但未能转录出mRNA,通过对Glu-Rx的原核表达,发现Glu-Rx的表达蛋白位于1Bx7上方消失的条带位置,证明D-1-7-1-3中1Bx7上方消失的条带是Rx亚基。5.为了进一步找出Rx条带消失的原因,对Glu-Rx的启动子区域进行分子鉴定,并和Rx亚基正常表达的材料进行对比,并未发现差异。说明D-1-7-1-3中Rx的消失不是由于启动子变异造成的,推测Rx的消失可能存在新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在西南地区迅速发展,实现玉米大豆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增加了大豆产量。然而,该模式下,高秆作物玉米对低位作物大豆的荫蔽作用,使大豆苗期生长微环
小麦赤霉病(Head Scab)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一种温湿地带麦区广泛流行的真菌病害。带菌籽粒不同程度地影响品质,严重时会造成人畜伤害,丧失商用价值。应用抗病品种是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最安全经济的措施。抗源利用是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的直接途径。为了寻找对赤霉病免疫或高抗的基因资源以便应用于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小麦品种
该文应用软件工程和专家系统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模型的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灌溉专家系统应用框架.系统采用PAID2.0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面向对象的VB6.0程序语言,辅助以Int
本文选用了S2-inv/As3-inv、Ptokin1/Ptokin2、NLRR-for/NLRR-rev、NLRR-inv1/NLRR-inv2、XLRR-for/RR-rev、CLRR-for/CLRR-rev、RLRR-for/RLRR-rev7对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