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过程涉及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参与,它是人类重要而复杂的跨语际交际过程,其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如文化研究及语言分析。随着翻译研究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应用于翻译研究使得这两学科得以结合,这将会是很有成效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元功能关注的正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也就是人们用语言来进行相互间的交往,并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分析《卖花女》剧本与杨宪益先生的两译本和林语堂译本中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建构来突显人际意义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情态系统是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的子系统,也是话语人际元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据韩礼德所述,情态系统主要是通过情态助动词、情态附加成分、谓语的延伸和人际语法隐喻这四个方面来体现的。本文着手从以上这四个方面,以《卖花女》中的对话以及其三译文为语料,对原文和三译文之间的人际意义建构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过程中,主要涉及情态动词及其数据统计、情态附加语的类型、归一性、谓语延伸的主动与被动表达和人际语法隐喻的主观与客观比较分析。评价系统主要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本文第五章节分别从这三个子系统分析《买花女》和其三译本中体现的人际意义,并通过译本之间建构人际意义的合适程度来考察作者和读者之间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本文主要突出了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在《卖花女》剧本对话中人际意义的建构,为了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的接受,增加此戏剧译本的可读性,译者们需要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构建合适的人际意义。通过比较研究:相对于林语堂译本和杨宪益第一译本,杨第二译本更好的体现了源语言中的人际意义。再者,系统功能语言中人际意义理论也必然会使得翻译研究领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