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区域和脉冲发放皮层模型结合的多聚焦图像融合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光学成像系统的聚焦范围有限,因此在物体实际成像的过程中,很难将聚焦部分和非聚焦部分同时清晰的呈现在同一幅图像中。多聚焦图像融合技术能够把某一场景中含有不同清晰目标的多个聚焦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幅所有目标均清晰的融合图像。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多聚焦图像在经过空间域或变换域算法分解后,根据分解后图像包含的信息不同,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本文的融合规则是在低频图像和高频图像分别采自适应区域和脉冲发放皮层模型(Spiking cortical model,SCM)。本文主要的探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在空间域采用卡通纹理分解算法对源图像进行分解。应用卡通纹理分解算法将源图像分为卡通部分和纹理部分。卡通部分是源图像的低频成分,主要包含几何结构;纹理部分是源图像的高频成分,主要包含纹理、精细细节、振荡部分和噪声。根据包含的主要信息不同,在卡通部分采用区域方差作为自适应区域的衡量对比方法,在纹理部分采用区域方差作为SCM的输入。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卡通纹理分解的自适应区域和SCM结合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能够能够很好的保留源图像的细节、边缘信息。2.基于空间域的算法主要采用多尺度几何变换中的NSCT和NSST对源图像进行分解。在图像融合过程中,NSCT从源图像提取的信息不够完全,融合后图像上的细节位置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模糊。针对NSCT变换的不足,本文研究了基于NSCT域的自适应区域和SCM结合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在融合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得到很好的融合图像。但是NSCT的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用于对实时性有较高要求的场合,而NSST具有更灵活的结构,可加快计算速度。图像经过NSCT或NSST变换后,得到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均使用边缘能量进行计算,分别作为自适应区域的衡量方法和SCM的刺激输入进行图像融合。仿真实验表明,基于NSST域的自适应区域和SCM结合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能够能够更好的保留源图像的细节、边缘信息。从客观评价和主观视觉上看,该方法优于目前主流的融合方法。
其他文献
无线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固定的频谱分配策略使得可用的无线频谱资源逐渐匮乏。然而,已分配给固定用户使用的授权频谱利用率却很低。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动态地接入当前未被
我国已实现粮食的十连增,储粮量大大增加,做好粮食的存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粮仓环境直接影响到粮食存储品质的好坏,因此要时刻对粮仓环境进行监测。目前,现有的粮情监测系
目标跟踪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其目的是对具有某种显著特征表征的目标进行跟踪,估计出目标在当前帧的位置、大小以及旋转角度等状态信息。随着图像处理技
流量是工业测量和自动控制中一个重要的测量参数。超声波流量计是近些年来因其非接触测量、安装维护方便、无压力损失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逐渐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流量测量仪
在海洋波导环境中,通过接收目标声源辐射的声场数据来实现目标被动三维定位是水声领域一直以来的研究难题。目标被动定位问题的本质是逆问题求解,即从接收到的数据中估计有关
云计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创新,正在潜在地改变着计算资源的消耗和提供的方式。在云计算环境中有成千上万的虚拟机,很难通过手动来分配任务,因此我们需要有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以空间电磁场作为媒介来进行信息交换,是物联网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它具有快速,稳定,非视距读取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对各类图像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影像监视系统和显微镜等)的需求曰益增加,自动聚焦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自动聚焦技术可以使成像设备自动调节直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为了抗击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和干扰,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信道编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由于信道编码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增大,信道编码盲识别技术应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用户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此外,电力来源及电力负荷变得更加多样化,使得电能质量扰动现象逐日增加。为了更好地治理电能质量扰动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学术和工程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综合文献可知,治理电能质量扰动的关键首先需正确地判断出扰动类型,从而采用对应的恰当方法进行治理与补偿。然而,当前扰动识别的方法多数从特征提取出发,对样本特征进行人工选择以后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