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居民的超重及肥胖人群占比不断增加。肥胖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肥胖人群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更高。肥胖带来雌激素、脂肪因子等多种因子水平的改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的病程。而肥胖也可以不仅仅根据BMI判定分级,BMI有其局限性,腹部的脂肪量和脂肪分布是更为直观的表示肥胖的变量,根据影像学结果定义肥胖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研究结果和思路。研究目的1、建立北京协和医院诊断子宫内膜癌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数据库,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分析;2、比较分析不同BMI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灶中的脂肪因子表达情况。3、比较分析腹部脂肪量及脂肪分布与BMI的相关性,以及脂肪量和脂肪分布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检索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3月到2016年2月间在本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2、在入组每位患者的病理蜡块上定位癌灶并取样制作组织芯片,对组织芯片进行几种脂肪因子的免疫组化染色,通过H评分系统判定染色强度;3、测量入组患者的CT或MRI上腹部皮下脂肪厚度、腹部皮下脂肪面积、腹部内脏脂肪面积,分析腹部脂肪量及脂肪分布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BMI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分期及生存曲线均无显著相关性。2、BMI与子宫内膜癌癌灶中CRP的表达显著正相关,与癌灶中瘦素、趋化素、抵抗素、脂联素、内脂素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及分期与上述六种脂肪因子在癌灶中的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3、术前CA125、分期、组织学类型、合并其他肿瘤、癌灶中ER和PR表达情况生存曲线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4、BMI与腹部皮下脂肪厚度、腹部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腹部脂肪总面积显著正相关。5、腹壁脂肪层厚度与子宫内膜癌癌灶中CRP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腹部皮下脂肪面积与癌灶中内脂素表达显著相关,腹部内脏脂肪面积与癌灶中脂联素表达显著相关。6、腹部皮下脂肪厚度、腹部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腹部脂肪总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占比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期无显著相关性,且生存曲线相关性无显著差异。结论无论是用BMI还是腹部脂肪量和脂肪分布描述定义肥胖,均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生物学特性不显著相关。但BMI、腹部脂肪量和脂肪分布与子宫内膜癌癌灶中几种脂肪因子的表达情况有关联,或许可以从这几种脂肪因子入手,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