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探针,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将被检测物的化学信号转化为仪器可检测到的分析信号的装置‖。荧光探针通常由受体(识别基团),荧光团(信号部分)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体组成。荧光探针的选择性由受体决定,识别的特异性则根据荧光基团决定,而作为枢纽的连接体起到连接上述两部分的作用。因荧光探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灵敏性,抗干扰性和可设计性,已经成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在包括医学,生物和环境在内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以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为基础的氨基多羧酸类荧光探针,即配体dtpa-bis(cytosine)对稀土离子中的Eu3+进行检测,以及配合物TbШ-dtpa-(2,6-diaminopurine)对尿液中的尿酸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对合成的荧光探针的化学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两种荧光探针的选择性,抗干扰性,pH响应性以及对被检测物浓度的响应性,对检测机理进行了推断。具体过程如下:1、第一部分通过dtpa酸酐与胞嘧啶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体dtpa-bis(cytosine),该配体在一定波长光的激发下具有中等强度的荧光发射。当把Eu3+加入到该配体溶液中时,配体能够与Eu3+发生络合作用,形成EuШ-dtpa-bis(cytosine)配合物,通过荧光光谱观察到配体dtpa-bis(cytosine)的荧光强度被显著增强。我们还研究了稀土元素中其他金属离子对dtpa-bis(cytosine)作为荧光探针检测Eu3+的影响,发现除了Eu3+,其他稀土金属离子均不能使dtpa-bis(cytosine)的荧光增强。同时,还研究了溶液的pH值以及Eu3+的浓度对分析和检测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和检测限。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分析并推断了dtpa-bis(cytosine)作为荧光探针检测Eu3+的反应机理。2、第二部分基于单链DNA分子中的上下碱基部分之间的堆积效应,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TbШ-dtpa-(2,6-diaminopurine)。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了使用TbШ-dtpa-(2,6-diaminopurine)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和分析尿液中尿酸的过程和机制。同时,还研究了尿液中与尿酸共存的其他碱基化合物酪氨酸,肌酸酐,抗坏血酸,马尿酸,色氨酸和组氨酸对检测的干扰,发现它们并不会对检测产生影响。溶液的pH值在4.40到10.40范围内变化,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能够在很宽的pH范围内对尿酸进行检测。在最佳条件下,荧光探针TbШ-dtpa-(2,6-diaminopurine)对尿酸浓度的响应被考察,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和检测限。通过上述实验结果,我们推断了尿酸与探针TbШ-dtpa-(2,6-diaminopurine)相互作用的机理。最后,我们在尿液样品中用TbШ-dtpa-(2,6-diaminopurine)作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光谱法对尿酸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该探针可用于尿液样品中尿酸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