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避障控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nie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机器人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但新的应用场景不断出现,对机器人的灵活性、柔顺性、安全和便捷操作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基于象鼻和章鱼触手仿生的连续型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契合了新应用场景的发展需求。连续型机器人虽具有突出的灵活性与柔顺性,但这些优点也给其建模与控制带来了很大挑战。连续型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很难自主选择最优的搜救路径。另外针对连续型机器人的控制多局限在从手机器人的末端位置控制,未实现机器人的构型控制,尤其是结合动态避障需求的构型控制。如何提高连续型机器人在复杂工况下的工作效率与操作便捷性,以及提高应对复杂环境的避障能力是连续型机器人走向应用的关键一环。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丝驱动连续型机器人的基础上,基于工作空间映射理论设计了一款遥操作手柄,进而设计了主从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首先分析主手操作手柄的运动学模型与工作空间。其次,基于离散并联机构拟合从手连续型机器人柔性臂本体构型,分析其运动学模型。进而建立了主手与从手连续型机器人末端点的工作空间映射函数。为在多障碍的复杂应用环境中保障从手机器人的安全,本文建立了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避障优化控制器。在从手连续型机器人跟踪主手操作手柄期望位置的过程中,利用评估机器人本体和障碍物之间距离变化的障碍势函数,优化选择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过程中的雅克比矩阵零空间变量,灵活调配机器人的构型,实现了机器人的避障控制。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的避障优化控制器,不仅保证从手连续型机器人准确跟踪主手操作手柄指定的目标位置,还保证从手机器人轨迹跟踪过程中柔性臂本体的安全稳定。最后,分别对遥操作连续型机器人进行轨迹遥操作控制跟踪与避障控制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以评估机器人遥操作控制、避障优化算法的可行性。仿真和实验结果的误差均控制在10mm以内,满足连续型机器人的控制需要。表明提出的避障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和避障能力。本文研究工作为连续型机器人在复杂实际应用环境中的构型控制和安全操作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支持。
其他文献
爬行机器人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运动灵活等优点,在海底探险,军事应用,抢险救灾,火山勘测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考虑到以往的灵巧躯干爬行机器人在运动能力上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转向变胞8R机构的新型灵巧躯干机器人。由于运动转向变胞8R机构抽象自Fortune teller折纸,将该机器人命名为FT-OrigamiⅠ。本论文的研究搭建了从折纸抽象机构到爬行机器人之间的典型范例。新
学位
移动机器人作为智能勘探与侦察的自动化装备,在航天探测、军事侦察、抢险救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兼具良好的机动性及越障能力是移动机器人快速适应非结构化复杂环境的首要性能指标,因此结合轮式行进机构强机动性与腿式行进机构优越障能力的变形轮腿式移动机器人受到普遍青睐。本文密切结合复杂恶劣环境对移动机器人综合性能的重要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变形轮腿式移动机器人—Tri Slider,研究内容涉及机器人行进
学位
运动规划是数控系统的核心环节之一,运动规划算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加工过程的安全平稳、零件表面质量、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在传统的规划方法中,轴向加速度约束为定值约束,这种规划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机床各轴的加减速能力,从而影响加工效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具有轴向加速度动态约束的NURBS参数路径进给速度规划算法以及NURBS分段融合规划算法解决方案。具体研究如下:首先NURBS路径进行预处理,开
学位
微夹持器是完成高精度微操作中的重要末端执行工具,其性能直接影响操作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以实现大范围、稳定夹持为目的,设计了一种具备高刚度、大带宽、大输出力的新型三级放大微夹持器。对微夹持器的机械结构、仿真分析、前馈补偿控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并配置实验装置测试了微夹持器的动态及静态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确定微夹持器的机械结构设计方案。选用压电陶瓷作为微夹持器的驱动源,并设计了基
学位
软体机械手作为服务机器人与非结构环境交互的一类关键使能部件,对提高和扩展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和应用范围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软体机械手在可变刚度设计与抓持控制等方面的现存问题,本文设计制造了一种具有变刚度能力和本体感知能力的软体机械手,搭建了基于软体机械手的抓持系统,并以此为平台开展了抓持系统的抓持策略以及软体机械手抓持控制与稳定抓持控制方法研究。全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变刚度软体机械手设计制
学位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主体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设定“预学”任务,组织“研学”活动,优化“迁移”训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顺利启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预学”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可以建立更多学习助力点;“研学”为学生带来深度学习机会,通过合作互动,形成更多生长点;“迁移”训练强调学科能力的培养,形成更多提升点。教师推动“预学——研学——迁移”教学模式
期刊
回望过去几年,互联网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进步带来了许多优势。本文从笔者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重点阐述"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新生态课堂。其中开放型课堂、探究型课堂、智慧型课堂三种课型,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等方面尤显突出,能够提升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互联网+"实现课程资源和应用方式的变革提供借鉴。
期刊
为了突破现有圆柱滚子加工方法的局限性,天津大学任成祖团队提出了一种双盘直槽循环研磨方法。在该加工方法中,圆柱滚子能否进行稳定自转直接决定滚动面的加工质量,是需要被解决的核心问题。为了使圆柱滚子能够进行稳定自转,使双盘直槽圆柱滚子循环研磨方法得以实现,本文对圆柱滚子的稳定自转条件进行了探究。对滚子的稳定自转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圆柱滚子与研磨盘直线沟槽的接触形式,选择Winkler弹性基础模型作为
学位
由机器人、测量仪器以及精密工装组成的机器人加工系统适用于航空航天、高铁船舶、风能核电等领域的大型构件精密加工。然而,大型构件加工时与机器人坐标系无固定变换关系,需通过测量仪器将各单元坐标变换到全局表达,极易形成误差在机器人末端集聚,导致其与工件相对位姿难以测定。为此,针对系统误差累积问题,提出逐级闭环优化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在由机器人、激光跟踪仪、蓝光扫描测量系统、工装和工件单元组成的机器人加
学位
密切结合工业机器人高精重载的加工应用需求,本文以提高负载情况下工业机器人末端绝对定位精度为目标,开展了工业机器人几何误差建模、辨识、补偿方法以及负载变形误差标定方法的研究。全文主要成果如下:(1)开展串联机器人几何误差建模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有限-瞬时旋量理论(Finite-Instantaneous Screw,FIS)的串联机器人几何误差建模方法,分析了单转动关节与单移动关节情况下关节轴线误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