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现在清朝嘉庆年间张南庄的《何典》,虽继承的是志怪小说的传统,却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他第一次将志怪小说发展成为荒诞的讽刺小说,从而在中国鬼文学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目前对《何典》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全面,主要表现在:一、大多数研究者多关注其语言尤其是吴方言的运用特点;二、虽有少量对作品进行文化层面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解读的文章,但并未将其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中去进行考察,所以对其意义的把握尚不尽准确;三、在写鬼小说的研究中,对清朝中后期以《何典》为代表的章回体白话写鬼小说的关注,还不够充分。
笔者试图在这些方面作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梳理中国写鬼小说的发展与演变;二是对《何典》的多重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并在与同类作品的比较中,窥探其独创性。
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是对《何典》文体类型的辨析。它既与传统的“志怪”小说一脉相承,又有不同于“志怪”的特点;它既可归类到“神怪小说”的系统中去,又与之有所区别。因之,本文直接名之日“写鬼小说”。概而言之,它是一部章回体白话写鬼小说。其次对中国古代写鬼小说的发展演变,作了简单的勾勒,并对每个时期写鬼小说的特点作出归纳概括。
第二章共分为四个小节。第一节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来分析,窥探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态度;并对作品的命名,作出解释:所谓《何典》者,既是对“经典”之话语霸权的挑战,也是对作者一空依傍、自出机杼之创作方法的概括。故它有“解构主义”的特点。第二节上乘第一节而来。集中讨论《何典》的解构性特征。整部小说,从人物命名到故事组织,都体现着对崇高、神圣及封建等级秩序的嘲讽与消解。
第三节是对《何典》荒诞讽刺性特征的探讨与阐释,并指出它是一部成熟地运用讽刺特别是反讽手法来表现人生社会之荒诞性的小说,它的意义也正体现在这一点上。第四节讨论作品的美学内涵。它体现着古代小说中少有的“审丑意识”。这一由“审美”向“审丑”的转换,是该小说蕴涵的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何典》既为写鬼小说,我们就必须将之置于传统的鬼文化谱系中加以考察,所以在第三章中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更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创作特色。首先将其与中国文言写鬼小说的最高峰——《聊斋志异》的比较,可以看到二者在鬼世界的构造上,在创作主旨和审美取向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另外通过与《斩鬼传》、《平鬼传》的比较,进一步显现《何典》的写作特点及清代章回体写鬼小说的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