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及DTC术后131I首次清甲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能谱CT对甲状腺结节性质鉴别价值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CT平扫能谱成像各参数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能谱CT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89例行能谱CT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病理结果分为乳头状癌组(30例)、结节性甲状腺组(结甲组, 38例)及桥本甲状腺炎组(甲炎组,21例),收集27例正常甲状腺病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三组病变的在能谱CT图像上的形态学特征。绘制ROC 曲线,确定不同单能量及混合能量CT值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最佳临界值及其诊断效能。测量结节的最佳单能量CT值、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及钙含量,并测量含钙化结节内钙化灶的钙含量,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良恶性病变间的形态、边缘截断征、边界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良恶性结节钙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81,P=0.446);恶性结节I型钙化发生率(61.5%)高于良性结节(20%)(P<0.05)。各CT值中100KeV的最佳诊断阈值为 37.46HU,敏感度为 85.7%,特异度为 81.8%。在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及钙含量中,三组病灶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00KeV单能量CT值和有效原子序数上,乳头状癌组与结甲组、结甲组与甲炎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节内钙化灶的钙含量上,乳头状癌组分别与结甲组、甲炎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I型钙化灶的钙含量高于II、III型钙化(P<0.01)。结论:能谱成像参数结合形态学特征对不同性质的甲状腺病变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能力。  (一)能谱CT成像在131I首次清甲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参数对DTC患者术后及 131I首次清甲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欲行首次 131I 清甲治疗的DTC 术后患者53例,治疗前均行能谱CT扫描、血清TSH、Tg及TgAb 检测,并于能谱CT扫描后、清甲治疗前行99mTcO4-甲状腺局部+全身显像;随访收集首次行131I清甲治疗后3个月来我院复查行二次颈部能谱CT扫描及 99mTcO4-甲状腺局部+全身显像,计算 131I治疗前后的残留甲状腺组织内能谱CT碘含量差值(Di);同时收集57例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组。分析DTC术后残留组织与对照组、131I治疗前后残留组织的能谱CT参数的组间的差异性;依据 131I清甲成功标准相关指南将患者分为首次清甲成功组与未成功组,对性别、年龄、刺激状态下血清Tg、术后残留组织大小、131 I清甲剂量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ROC 曲线分析获取Di和131I剂量的最优临界点;筛选出有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对DTC术后残留组织性质分析中,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上,局部复发/残留癌灶组与残留甲状腺组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100KeV单能量CT值和钙含量上,局部复发/残留癌灶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53 例 DTC 术后患者中首次清甲治疗成功例数为39例,有效率为73.6%。单因素分析结果示:Di大小(P=0.015)、首次清甲治疗剂量(P=0.023)、刺激状态下血清 Tg 水平(P=0.039)、术后残留大小分度(P=0.022)等是影响首次清甲疗效的关键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Di、清甲剂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和0.660;Di最优临界值为5.39mg/ml。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Di≤5.39 时清甲成功率明显低于 Di>5.39 时清甲成功率,前者是后者的0.09 倍[OR:0.09(0.02-0.48)];131I 清甲剂量越低,清甲成功率越低[OR:0.18(0.03-0.93)、OR:0.10(0.02-0.57)];残留大小为I度时清甲成功率要比残留大小为 II 度时高,前者是后者的 3.54 倍[OR: 3.54(1.68-6.04)];血清Tg <5ug/L 时清甲成功率要比 Tg≥5ug/L 时高,前者是后者的 2.32 倍[OR: 2.32 (1.24-7.97)]。结论:能谱成像能谱CT成像在评估DTC术后残留组织性质上及首次清甲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