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sC)是既没有症状、体征,也没有肝功能改变的HBV感染者,仅少数被意外检出。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故有为数众多AsC患者。AsC作为传染源通过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血液及血制品污染、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及性传播,使易感人群成为新的HBV感染(HBV infection,HBI)。我国有3亿多的人口感染过HBV,而AsC患者高达1-1.2亿人。并且许多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AsC因病变活动而发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LC),甚至肝细胞癌(HCC)。 在治疗AsC的各种方法中,中医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迄今为止,中医治疗AsC的疗效由于重复性差等原因尚未得到普遍公认。中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未病理论”,其中“既病防变”思想的具体应用与否对于疗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AsC的治疗方法,首先必须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入手。 目的: 鉴于临床上存在着AsC患者无症可辨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导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认为AsC患者因免疫状态不佳,未能对HBV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该从整体着眼,藉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首重调理肝脾两脏,使HBV的感染状态根本上改变,提升中医临床上治疗AsC的疗效。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纳入研究范围的AsC患者75例,区分成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调查与纪录,并应用两组不同的治疗用药,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观察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及非参数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成效与各观察指标的关系,并探讨患者因性别、年龄、病程、生活习惯与体质的不同,预后有无差异性。 结果: 1.两组纳入观察的病例,经过2个疗程后检测血清发现不论在HBV标志物阳性率方面或HBV-DNA定量检测方面皆有部份转阴表现。就HBV标志物阳性率下降比例而言,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有明显差异(33.3%与6.7%,P<0.05)。而HBV-DNA定量转阴率,于第一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20%与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