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题是研究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的形成、发展、改革和完善。在研究和论述中,吸收了中外法学、经济学关于产权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尽可能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主要说明研究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说明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文章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产权概述。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产权观,对不同法律体系的产权制度、中外学者的产权理论进行比较考察,目的是力求准确地把握产权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章,产权委托—代理制度概述。分析产权委托—代理关系所具有的法律特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对产权制度的影响的分析,证明产权的委托—代理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说明产权委托—代理制度的历史前提;通过对代理制企业的隐性激励和显性激励机制的分析,说明产权委托—代理制度的运行机理,从而为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的分析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关系。主要分析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的逻辑前提。通过对国有产权基本涵义、国有产权权能结构、国有产权基本属性的分析和理解,把握作为产权特殊形态的国有产权所具有的特征,同时分析了国有产权实行委托—代理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初步分析了我国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框架,为研究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制度打下理论基础。 第四章,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的实践。主要分析我国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通过分析作为一种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存在的机制缺陷,阐明实行规范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从产权委托代理角度分析并指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法人产权性质分析。法人产权是国有产权实行委托—代理的必然产物。理论界对法人产权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本章通过对法人产权产生历史过程的描述、对股权和法人财产权性质的比较分析,得出法人产权不具有所有权性质的结论。 第六章,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本文各个结论的总结和应用。分析了在国有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微观基础和价值取向,指出了面临的问题和基本任务;对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制度设计。 结论。对全文各章的结论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全文约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