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在肝纤维化肝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2例肝组织标本病理切片按常规方法进行HE和VG染色,按《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并分组,其中肝纤维化组18例,肝硬化组18例,对照组6例为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外的正常肝组织。之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各组肝组织中TGFβ1、TGFRΙ、IGFBP2、6、7(rp1)及CD14的表达,并将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收集33例肝硬化患者和6例健康人的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中IGFBP1、3和TGFβ1的水平;同时采用鲎试验三肽基质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IGFBP2在对照组正常肝组织中仅见少数肝细胞、中央静脉及胆管的管壁处有少量阳性染色,在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中,可见肝窦内及纤维间隔周围的肝细胞有较强的阳性染色;IGFBP6和IGFBP7(rP1)在对照组正常肝组织中见极少数肝细胞有阳性染色,在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中,可见肝窦内和纤维间隔内的肝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枯否细胞以及纤维间隔周围的少数肝细胞有较强的阳性染色。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IGFBP2、IGFBP6和IGFBP7(rp1)在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的IOD值比对照组明显升高(3475.6±2559.9,12701.2±1832.1 vs 580.2±83.5,P<0.05;1641.1±1236.7,5366.5±2444.3 vs 327.9±92.4,P<0.05;1002.7±598.5,4001.4±2651.5 vs 273.3±81.3,P<0.05);同时其在肝硬化组的IOD值也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12701.2±1832.1 vs 3475.6±2559.9,P<0.01;5366.5±2444.3 vs 1641.1±1236.7,P<0.01;4001.4±2651.5 vs 1002.7±598.5,P<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相关分析:3.1肝组织IGFBP2、6、7( rP1)的表达分别与肝组织胶原纤维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2、0.617、0.627,P值均<0.001);3.2肝组织IGFBP2、6、7( rP1)的表达分别与肝组织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6、0.498、0.374,P值均<0.001);3.3肝组织IGFBP2、6、7( rP1)的表达分别与肝组织TGFRΙ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0.428、0.418,P值均<0.001);3.4肝组织IGFBP2、6、7( rP1)的表达分别与肝组织CD14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5、0.456、0.428,P值均<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