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期间发生的戊戌维新、新政,乃至辛亥革命,预示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如“路径依赖”理论对制度开端的强调,清末政治变革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的走向。从清政府对报刊的管控进行考察,是理解这段复杂变革过程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视角。尽管清政府在1911年倒台了,但这并不表明其的“顽固守旧”或者“封建落后”,事实证明清政府的变革是积极主动的,而且在诸多方面富有成效。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1898到1911年间报刊的发展,以及清政府对报刊的管控。尽管古代中国存在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工具,但现代意义上的报刊直到19世纪初才进入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而且也几乎没有受到清政府的关注。随着与其他各国的交流不断加深,报刊作为信息传播和政治改革的工具也受到了由上而下的重视。戊戌以后,尤其是新政开始以后,报刊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内容上也逐渐丰富和专业化,形式上也更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报刊。在清末变革的过程中,报刊在宣扬变革思想,传播文化知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也为清政府所重视和利用,因此报刊的发展得到了清政府的默许甚至支持。另一方面,报刊也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和控制,主要是因为报刊发展的不完善、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外国人的压力和宣扬革命思想等等。从十多年清政府对报刊的管控来看,可以发现清政府对报刊的理解和管控是逐步深入和规范的。宏观上,可以从法律的制定、数据统计等看出;一些具体个案的比较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有名的“苏报案”等等。这也反映了在新政开始后,清政府在政治、法律改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