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报刊管控研究(1898-1911)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xiaozi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期间发生的戊戌维新、新政,乃至辛亥革命,预示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如“路径依赖”理论对制度开端的强调,清末政治变革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的走向。从清政府对报刊的管控进行考察,是理解这段复杂变革过程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视角。尽管清政府在1911年倒台了,但这并不表明其的“顽固守旧”或者“封建落后”,事实证明清政府的变革是积极主动的,而且在诸多方面富有成效。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1898到1911年间报刊的发展,以及清政府对报刊的管控。尽管古代中国存在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工具,但现代意义上的报刊直到19世纪初才进入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而且也几乎没有受到清政府的关注。随着与其他各国的交流不断加深,报刊作为信息传播和政治改革的工具也受到了由上而下的重视。戊戌以后,尤其是新政开始以后,报刊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内容上也逐渐丰富和专业化,形式上也更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报刊。在清末变革的过程中,报刊在宣扬变革思想,传播文化知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也为清政府所重视和利用,因此报刊的发展得到了清政府的默许甚至支持。另一方面,报刊也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和控制,主要是因为报刊发展的不完善、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外国人的压力和宣扬革命思想等等。从十多年清政府对报刊的管控来看,可以发现清政府对报刊的理解和管控是逐步深入和规范的。宏观上,可以从法律的制定、数据统计等看出;一些具体个案的比较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有名的“苏报案”等等。这也反映了在新政开始后,清政府在政治、法律改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其他文献
非政府组织即NGO,参与立法是近年来中国伴随着民主化的立法改革,公民有序参与的政府追求,公共空间逐步开放,公民自主性增强,而逐渐出现的新现象。它与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社区治理
《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UN Convention on the Contractsof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Wholly or Partly by Sea),是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
期刊
影响教育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教师的心理状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随着整个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日益关注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于教师心理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关于教师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以下简称PE),通过非公开筹资并致力于非公开公司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历经近50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并且成为全球投资领域举足轻重的力量。近
学位
期刊
学位
话语权就是运用话语展现权力创造的利益。人们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中,需要沟通和交流。在人的世界,话语是非常普遍且常用的交流方式。所以,需要交流的地方就一定有话语的出现,话语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