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前,随着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心肺脑复苏措施的深入开展,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为越来越多的心脏病及终末期肺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以及肺移植等心胸外科手术后,早期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依然是患者术后发生肺功能不全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极大的限制了肺移植、体外循环等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氧自由基形成。氧自由基是一种高反应性的分子,能引起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损伤内皮细胞膜,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肺水肿及肺气体交换功能受损。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多种脏器及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依达拉奉对兔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C组,n=8),开胸后不阻断肺门,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左肺接受60分钟的缺血,然后接受60分钟再灌注,于缺血前5分钟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3)依达拉奉干预组(E组,n=8)于缺血前5分钟静脉缓慢推注依达拉奉10mg/kg(5ml/kg),左肺接受60分钟的缺血,然后接受6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留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肿通透性指数;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计算干/湿重比(D/W)及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正常对照组为5.31±0.6nmol/ml,依达拉奉组为6.02±0.77nmol/ml,肺缺血再灌注组为8.17±1.17nmol/ml。肺缺血再灌注组血浆丙二醛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组显著增加(P<0.01),依达拉奉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血浆SOD活性:正常对照组为416.27±15.8 U/ml,依达拉奉组为402.51±11.93 U/ml,肺缺血再灌注组为308.87±22.01 U/ml。肺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