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党和国家对学校美育的加速推进,高校美育日益成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影响因素。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促进学校美育发展做出要求和提供指导。高校作为学校美育实施的高级阶段和最后阶段,负有在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任务。但是,由于基础教育美育的缺失与不足,大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美育形势。因此,提出补偿性和发展性高校美育课程的概念,前者是补偿大学生基础教育缺失的美育经验和审美基础知识、艺术基本技能,后者目的在于以美育的高深知识,即美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更高层次的审美,如专业审美、跨专业审美,最后完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进一步提升其人文素养、生活品质和专业品质。高校美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已有大量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疏忽,特别是美育课程的研究上忽视中小学美育实施现状,极易导致高校美育脱离学生身心发展基础和实际需要。以美术学科为例对比艺术类课程标准的实验版和修订版发现,“以审美为核心”在艺术教学中日益收到重视,美育必须以“审美经验”、“审美感受”为基础。同时,通过对大学生基本审美素养与美育课程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审美素养,但缺乏审美基本知识与技能;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美育课程需求,但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完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补偿性与发展性美育的概念,也表明高校美育课程应向大学生补偿审美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发展其专业与跨学科审美。基于此,在设计高校美育课程时着重考虑补偿和发展的任务。首先,美育课程目标设计,以大学生审美需要、社会审美发展和美育专家建议为目标来源,以系统化、适应性和层次化为基本原则,构建三维两重目标体系,促进大学生完整的审美能力发展。其次,美育课程内容设计,以知识价值论、高深知识论和审美身心体验水平为筛选标准,以美学与艺术基础知识、专业与跨界审美规律为主要内容,形成金字塔式课程结构,其塔基为补偿基础美育课程、塔身为发展高等教育美育课程,塔尖则为审美人生的发展。第三,美育课程评价设计,以多元评价主体、全面评价内容和趣味评价方式为评价理念。对照预定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程度,构建课程实施与学生发展评价维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合理程度、学生发展程度和师生表现状态三个一级维度,并具体划分九个二级维度、二十三个三级维度,在得分方式、权重方面给出建议。根据这一课程设计思路,选择《中国音乐简史》、《书法鉴赏》作为补偿性美育课程设计案例,选择《护理美学》、《审美·跨界》和《高校美育》发展性美育课程设计的案例,根据提供的课程大纲以及课程录像,分析其课程概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的信息,发现其基本符合美育课程设计思路。但综合而言,这些课程尚未构成统一体系,分散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院中,难以实现补偿性与发展性美育目标。高校美育课程并非某一门单独的艺术鉴赏能够完成,以固定学分的方式建设美育课程群不失为更好的选择。因此,高校美育课程设计与实施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针对当前高校美育政策与实践环境,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高校美育课程的制度保障,主要体现在加强美育工作领导,制定相关工作规范;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增加美育育人要素;完善美育学分制度,优化美育学分转换;二是要增强高校美育师资的跨专业跨校联合,一方面需要美育研究中心提供智库服务,邀请资深教授参与美育课程设计,同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培训;三是促进高校美育“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充实高校美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高校美育课程大数据平台,针对大学生移动客户端推进高校移动美育,使高校美育补偿与发展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