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品牌丑闻被公之于众。品牌丑闻频发究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足够的企业社会责任(CSR)意识。品牌丑闻的发生易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感,企业面临的可能不只是名誉的损失,更是客户的流失。现有研究多是基于CSR视角,单纯地探究CSR活动对品牌形象(丑闻后)的影响。对CSR匹配度与品牌形象相关影响则鲜有涉及。诚然,CSR行为的履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形象(多数基于非丑闻情形下)。但是,发生丑闻(危机)事件后,不同的情境下,同样的社会责任活动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此时,消费者倾向于从归因视角审视企业所作所为,认为企业的行为是基于利己动机,而非真正的想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丑闻事件引发的负面影响具有长期性,企业如若试图通过短期策略来消除这些影响成效甚微。作为企业战略品牌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CSR匹配度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并被视为品牌形象的“保护伞”,尤其是丑闻情形中的品牌形象。关于CSR匹配度的探究大多集中在其对顾客态度(购买行为)有何影响等领域,并且多数研究只是将CSR匹配度作为控制变量,在提升品牌形象研究中鲜有将其作为自变量来考量。那么,CSR匹配度对品牌形象(丑闻后)是否有修复作用?其修复机制又是如何呢? 依据文献研究及实验论证法对CSR匹配度以及品牌形象(丑闻后)修复机制展开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品牌形象(丑闻后)修复机制模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假设,并将调节变量丑闻责任(SR)、中介变量利他性动机引入该模型。采用实验法探究CSR匹配度(高/低)、SR(大/小)、利他性动机以及品牌形象(丑闻后)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丑闻情形中,高低匹配度不同的CSR活动对受损的品牌形象修复作用不同,前者修复效果显著,后者修复效果不显著;修复机制中,SR(大/小)起到反向调节作用;利他性动机在SR与CSR匹配度的交互作用对品牌形象(丑闻后)的这一修复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