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应用头部刺血疗法为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以单纯西药治疗偏头痛作为对照组,比较其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试图探究一个行之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偏头痛的优佳方法。研究方法:1.病例选择:将60例符合研究病例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头部刺血疗法为主组)和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治疗方法:2组病例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等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1)治疗组取穴:耳尖(患侧)、百会穴,双侧曲泽、内关、外关、阳辅、太冲、蠡沟、足三里、涌泉。耳尖(患侧)、百会穴采用点刺放血法;双侧曲泽、内关、外关、阳辅、太冲、蠡沟采用普通针刺法;足三里、涌泉采用艾灸疗法。(2)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lOmg,每次1次,睡前服。如患者头痛较严重可临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芬必得),头痛缓解后停服。3.疗程:针灸各疗法均隔日操作1次,每周操作3次后休息1天,1周为一疗程,治疗4周,西药对照组连续口服治疗4周,随后连续观察1月后评估疗效。疗效评定包括:头痛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头痛的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VA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头痛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评分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程度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评分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头痛持续时间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头痛伴随症状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头痛伴随症状评分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治疗组经治疗后头痛伴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经治疗后头痛伴随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头痛伴随症状评分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疗效评定比较经x2检验,两组比较疗效比较,P>0.05,由此可见,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为治疗偏头痛有效方法,可供临床选用,两种疗法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均有显著性差异(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偏头痛的症状,取得良好的疗效;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总体疗效上无显著差异:两组伴随症状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改善偏头痛伴随症状方面,头部刺血疗法为主优于西药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