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国开始放眼世界,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号召,中国踏上了发展主义的道路,时至今日,“发展”已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这一“硬道理”毫无争议地成为政府的目标、国人的信仰和社会的共识。自从确立了以发展主义行政观作为总方针之后,中国开始了持续30年的高GDP增长,超过日本保持20年的增长速度而成为神话,但是,物极必反,发展主义行政观渐渐展露其自身的弊病,给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都带来了诸多无法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以期找到适合的“药方”。发展主义行政观的症候主要体现在GDP崇拜,这是一种唯利是图主义,一切能够拉高GDP指数的,都被我们纳入到规划中,我们的文化意识似乎越过了“要不要发展”的疑惑阶段而直接进入了对“如何发展”的终极思考。准确来说,“发展主义”是一个西方舶来品,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上在发展经济学、比较政治学及发展人类学等领域出现的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这样一个兼具现实特征和理论色彩的话语符号在我们这个以“发展”作为最高诉求的“发展中国家”自然是大有市场。发展主义行政观病源我们归结为政绩合法性,一个政权想要持续霸占政治舞台就要取得政治合法性,要想取得政治合法性就要得到人民的支持,中国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执政党选择以拉动经济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标准,以作为取得长久合法性的路径是时代的选择,但是这只是政治合法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出现政绩合法性困局是意料之中之事。综上所述,发展主义行政观的疗治必须改变指挥棒的方向,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建设,以科学发展行政观取代发展主义行政观,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充实政治合法性的概念,逐步实现以GNH为主要考核指标,真正做到改善民生、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