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灵魂,是以人性为逻辑起点,以“向善”的人类普遍价值观为核心,体现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内涵着对自由、平等、民主、伦理等精神价值的追求。人性具有三层属性:自然属性是人得以存在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构成了社会,人性的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属性;精神属性则是更高层次的属性,体现了人对自身的超越精神,这种超越精神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性中包含着善与恶、有限性与超越性的矛盾。正是人性中的超越性生成了人文精神。价值观对人文精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并且对人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人类“向善”的价值取向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性中的超越性与“向善”的价值取向的统一就必然引发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思考。人文精神始终立足于人性、人的价值,通过精神引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自由、平等、民主、伦理精神则内涵于人文精神之中。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始终体现着民族性、历史性和超越性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人文内涵。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追求的是理想人格的完善。中国近代人文精神把“立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强调国民性改造。到了中国当代,人文精神开始出现缺失现象。中国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的个性的异化、伦理道德的弱化、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民主精神体现不足、自由精神的缺乏。究其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有其不利于人文精神发展的因素;在经济上,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在政治上,源于民主法制体系的不健全;在文化上,由于价值相对主义的影响;在教育上,人文教育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国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但要遵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关注人性中有限性和超越性之间的矛盾,注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