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在城乡转型新时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的研究将为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制定和谐的人地关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关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主要侧重县域尺度以及短期变化,大区域和长时间序列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规律。因此,本文以河南省土地利用的现状数据和动态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GIS、遥感、数学统计等知识和工具,分析了1980s-20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规律,着重探索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化特征以及其扩张对耕地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典型区域内,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的经济、人口以及政策因素。 论文的主要成果包括: (1)基于1980s、2000年、2010年三期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数据研究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特征,研究内容包括面积净变化、变化速度、变化强度。面积净变化数据显示,1980s-20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点面积持续增长,但增长趋势降低,增加量为173.66平方千米(约26万亩),1980s-2000年的增加量为153平方千米,2000-2010年的增加量降为20.66平方千米。信阳市增加最多,安阳市减少最多。变化速度与变化强度指数显示,该省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速度和强度持续减小。总体而言,郑州市居民点扩张速度和强度最剧烈;安阳市居民点减少速度和强度最剧烈。 (2)河南省农村人口动态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协同分析表明,1980s-2010年河南省农村人口变化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协同性较差,二者增减变化弹性系数为-3.40。其中,1980s-2000年,二者关系较好,弹性系数为65.75,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高;2000-2010年,二者关系急剧恶化,弹性系数为-2579.31,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急剧降低。 (3)基于1980s-2000年、2000-2010年两期河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数据,研究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规律,重点分析了对耕地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化的特点。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扩张的土地来源有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4种类型,其中,耕地是主要来源,比例为98.33%。农村居民点用地向有水域、城镇用地以及工交建设用地转移明显,其中,城镇用地比例最大,为98.18%。 1980s-20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占用耕地面积532.49平方千米(约79.87万亩),城镇化面积361.15平方千米。其中,1980s-2000年占用耕地面积327.37平方千米(约49.11万亩),城镇化面积为173.40平方千米;2000-2010年占用耕地面积降为205.12平方千米(约30.76万亩),镇化面积增加为187.75平方千米。总之,河南省农村居民点变化对耕地的占用趋势在减小,城镇化趋势在增加。对耕地影响剧烈的区域主要分布河南省西部,影响较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化速率较快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较慢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人口城镇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显示,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化速度快,在经济欠发达区域,人口城镇化速度快。 (4)从经济、人口、政策三方面分析了三类典型区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在南阳市主要受乡村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在郑州市主要受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在安阳市主要受农业投资及工业化水平的影响。基本相同经济、土地政策对三个典型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