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啦啦操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以其团队、时尚、活力的精神内涵,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和体育文化载体。2014年江苏省江阴市“足球·啦啦操进校园汇报会”的成功召开,“一校一球一操”的校园模式正式开启,啦啦操迎来了进入校园的新的机遇;2015年郑州市金水区“一校一品一操”的成功实施,为校园啦啦操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印发,为配合学校体育改革工作,加快啦啦操运动的普及和推广,顺应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趋势,2015年8月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CA)在全国组建“啦啦操星级俱乐部”,这对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是一个新的变革,也是各学校地区应该引起重视,并牢牢把握的重要时机。随着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的不断发展壮大,在运行当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因此,正是在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发展的大环境下,才更要把握新时代的新机遇,理清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在运行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或潜在的缺陷,明晰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以重庆市现有54所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以包括重庆市二十九中学、重庆市朝阳中学、重庆市南坪中学等在内的54所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的教练员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为主要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根据本研究的实际需要,选取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的教练员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参与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重庆市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的基本情况,明确重庆市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在管理机制、训练竞赛机制、发展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中的运行情况,对重庆市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从而为我国啦操星级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可参考的价值信息。研究思路: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啦啦操”、“俱乐部”“啦啦操星级俱乐部”等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理、汇总,为本研究奠定较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其次,通过文献资料法确定重庆市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运行机制的各个子机制,分别为:管理机制、训练竞赛机制、发展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再次,以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分析俱乐部基本情况以及俱乐部运行机制;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整理、分析和讨论后,归纳俱乐部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或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重庆市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星级情况发展不均衡,以一星级俱乐部为主导,高星级俱乐部较少;第二,重庆市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区域分布不均衡,以重庆市主城区分布为主,周边辖区较少;第三,重庆市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发展态势良好,新增俱乐部逐年上升;第四,在管理机制方面,以教练员负责制为主的俱乐部在管理中产生了众多劣势,机构设置落实情况不乐观;在训练竞赛机制方面,训练时间和训练次数波动较大,由此导致竞赛成绩不理想或者参与的竞赛级别不高;在发展机制方面,后备人才建设体系尚未成型,俱乐部宣传途径单一,内容无创新;在动力机制方面,俱乐部拥有国家政策背景的强大动力支持,但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教练员级别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在约束机制方面,对于运动员的约束体现了发展的时代性,但俱乐部“人为管理”现象严重,缺少管理制度依据,在社会舆论约束中,俱乐部缺少与社会大众的沟通,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也尚未完善。第五,重庆市校园啦啦操星级俱乐部虽取得了一定成绩,有所发展,但其规模、影响力等有限,俱乐部应该通过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来提高俱乐部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以期为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