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1.5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描述射击运动员脑白质结构的各向异性及扩散特征,探讨运动技能学习对运动员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运动员脑白质DTI指标值与运动始训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省射击队专业运动员20例,运动始训年龄11-18岁,每天进行至少6h的专业训练;同期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未经过任何专业或业余运动技能训练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全部受试对象均为右利手,既往无精神疾病、颅脑外伤及脑器质性疾病史。采用GE Signa Excite 1.5T磁共振扫描仪,头颅8通道相控阵线圈,所有研究对象均先行头颅MRI常规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FLAIR以除外脑部病变;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b值1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25将DTI原始图像数据传送到SUNAW4.3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应用随机提供的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重建出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Cavg)图与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分别于双侧胼胝体体部、膝部、压部和大脑脚、内囊后肢层面皮质脊髓束(CST)走行区手工放置椭圆形感兴趣区,测取上述各感兴趣区FA值和DCavg值。不同部位FA值、DCavg值在运动员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对于上述各部位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DTI参数值,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该部位FA值和(或)DCavg值与运动员运动始训年龄的相关性;左右两侧对称部位FA值、DCavg值是否存在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1.运动员组双侧胼胝体体部及右侧内囊后肢平面CST走行区域FA值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胼胝体膝部、双侧胼胝体压部和左侧内囊后肢平面、双侧大脑脚平面CST走行区域FA值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运动员组与对照组之间各感兴趣区DCavg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双侧胼胝体体部FA值与运动始训年龄呈负相关(P<0.05):而右侧内囊后肢平面CST走行区域FA值与运动始训年龄无显著的相关性,但随着运动始训年龄的增加FA值呈下降趋势。4.所有受试者中大脑左、右两侧对称部位FA值、DCavg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击运动员脑白质微结构不同于普通人。运动技能学习可引起运动相关区域脑白质结构发生可塑性变化,且这种变化在运动员早期发展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运动技能学习脑白质可塑性理论,为优秀射击运动员具有更强的精细运动和协调运动能力提供了可能的脑科学证据,也为临床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途径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