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锚大变形转动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力贯入式板锚是将大型海上浮式生产装置系泊于海床的系泊系统,具有定位准、效率高、经济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更深的海域。吸力贯入式板锚在大变形转动调节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埋深损失。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板锚转动上拔过程中锚链、板锚的承载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如下:首先,对锚链在土体中大变形切割运动进行模拟。提出了一种新的锚链-土相互作用模型,考虑锚链切割土体时土的回流与不回流特性,给出不同空腔深度处承载力系数,研究收锚过程中锚链在土中的形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线荷载的增加,在锚链与土相互作用下土中锚链形成反悬链线形状,锚眼与泥线处锚链的水平距离也随之增大。在沿着锚链方向的力传递过程中,回流与不回流的差别随着泥线处归一化的链张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泥线处锚链张力的增加,空腔深度对土中锚链形状的影响逐渐减小。然后,对均质土中板锚大变形转动的承载机理进行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CEL(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模拟锚链-土相互作用,耦合板锚大变形转动包络面方程,将锚眼处的力和倾角通过VDLOAD用户子程序实时作用于锚链的底部,实现拉动锚链带动板锚大变形转动的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泥线角度斜拉锚链时,承载力在板锚转动过程中的变化。分析满足塑性极限理论时,板锚上拔时转角变化,以及埋深损失和承载力的关系。通过对泥线处不同收锚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板锚的埋深损失随着泥线处收锚角度的增加随之增加,随着板锚法向偏心的增加而减小。板锚在收锚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当从板锚右侧收锚时,板锚将会逆时针转动,再顺时针转动上拔。最后,对非均质土中板锚转动上拔进行数值分析。结合海底黏土的特点,运用用户子程序VUSDFLD以及VUFIELD研究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时板锚大变形转动的承载机理。对板锚在均质土与非均质土转动上拔的承载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由于均质土和非均质土流动机制的差异性,板锚在非均质土中转动上拔的埋深损失比均质土时大0.06B到0.1B。
其他文献
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综合含水率高,大量生产井含水率在95%甚至98%以上,仅通过含水率已经无法区分生产井的水淹情况。因此研究特高含水阶段水窜规律将有助于评价油田开发情况,并在进行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依据。由于水窜规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此分为3大部分进行研究:1)平面水窜方向,2)水驱突破时间,3)水驱波及体积。由于在特高含水阶段油井已经普遍水淹,产出含水率极高,通常方法难以有效区分不同井的水
油藏生产指标是表征油藏开发状态的重要参数,前人进行了大量该方面的研究,形成以解析法、经验法、数值模拟方法为代表的各种方法,为准确掌握油田动态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迅速与各工业领域相结合,形成多种新技术,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动力。油田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数据的内在关系是目前油藏工程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多种数据
针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后期高耗水层带普遍发育问题,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矿场统计资料,建立了特高含水后期高耗水层带识别与分级方法,优选了不同类型高耗水层带有效调控对策,形成了高耗水层带调控潜力评价技术,从而为改善胜利油田水驱开发效果提供决策依据。首先,根据胜利油田的成藏特点以及特高含水后期油水相渗曲线的变化,建立了162组概念模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小层吸水强度与全井吸水强度的比值、小层耗水量与经
微裂缝是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对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储层在开发过程中,开采及作业等工作的进行会使储层内的压力发生较大变化,而压力的改变会对裂缝的流动能力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对裂缝应力敏感性的研究十分关键。微裂缝根据成因可分为天然微裂缝和人工诱导微裂缝,本研究将分别对这两类微裂缝进行研究。首先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获取含裂缝岩石的数字岩心
目前的凝析气相态实验多是在没有多孔介质的PVT筒中进行;同样,成熟的凝析气相态计算方法也是基于凝析气的流体物性和相态变化机理不会受到多孔介质影响的前提下开展的;而实际上凝析气的存储和相变场所均为储层多孔介质。针对多孔介质是否会对凝析气的相变过程造成影响,国内外学者们也已进行大量研究但得到的认识却存在分歧。为此有必要明确多孔介质对凝析气反常凝析过程的特征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应的相态计算方法
红河油田长8油藏储量丰富,但是储层致密、孔喉细小、裂缝发育,存在注水压力高、基质驱替压力梯度大和裂缝开启压力低等问题,很难实现经济有效的开发。长8储层内填隙物较多,是导致渗透率低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出溶蚀孔隙喉道内物质实现扩孔增喉和降压增注的方法。本文首先对长8储层进行了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包括储层矿物组成、孔喉结构、储层敏感性等,明确了影响酸化扩孔增喉的主要因素;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储层的处理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濒临枯竭,低渗透、超低渗透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低渗透油气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有效的人工改造措施,可以极大提高采收率。压裂液是压裂技术的核心,被誉为压裂的“血液”。低渗透油气藏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压力高,储层条件差(低孔、低渗)的特点,普通水基压裂液易造成“水锁”伤害,部分地层还会遭受“水敏”等额外伤害,伤害后难以恢复,严重影响了压裂效果。醇类具有
传统清洁压裂液所用的稠化剂存在合成过程复杂且产率较低,在中高温地层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的生产应用。利用非共价键构筑的超分子体系避免了复杂的合成过程,且具有用量低、增粘效果好和粘度可调控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芥酸酰胺丙基叔胺(EA)与芳香酸构筑活性超分子体系,通过比较不同体系的外观和流变性能,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芳香酸种类及其复配摩尔比进行了优选,然
我国稠油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稠油黏度大、流动性差,水驱时由于水油流度比差异大,指进现象严重,波及系数小。克服稠油开发的技术难题,高效的开发稠油资源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降黏复合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其原理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稠油形成O/W型乳状液,通过降低稠油黏度来降低油相渗流阻力,提高流动性和动用程度。本文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条件,以乳化降黏复合体系及两种常规超低界面张力型复合体系为
强非均质油藏平面纵向上物性非均质严重、动用程度不均衡,注采调整难度大。如何准确评价强非均质油藏动用程度差异,进而形成快速可靠的注采调整技术方法,成为目前该类油藏注水开发后期调整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油田现场注采剖面监测资料缺失以及注采不平衡的问题,首先以CRM模型为基础,推导并建立多层油藏适用的ML-CRM模型,进行井间连通性计算分析,进而实现注入水多层多向动态劈分;然后结合注采单元劈分方法,对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