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痔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临床常表现为便血、脱出、肛门疼痛、坠胀疼痛不适等。目前手术是治疗痔疮的主要手段,其手术方式多采用外剥内扎术。痔术后主要有肛门疼痛、尿潴留、排便困难,创面水肿等并发症,而术后肛门疼痛则是其最常见并发症,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使多数患者因恐惧而延缓手术时机,造成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了手术及生活质量,因此,术后镇痛是治疗的重点。目前相关文献证实董氏奇穴治疗痛症效果明显,但其对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拟在文献调研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该研究能够科学系统地评价董氏奇穴疗法对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的镇痛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遵循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DME的原则,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2012年1月-2013年2月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董氏奇穴组)50例和对照组(口服及通安组)50例。针刺董氏奇穴组于患者出现疼痛时针刺双侧董氏奇穴(双侧其门、其角、其正)后留针30min;对照组于患者出现疼痛时口服止痛药及通安(氨酚曲马多片),不予针刺。操作完成后,观察2小时内的相关疼痛评价指标,并同时记录不良反应、镇痛药物的使用(时间、次数、总量)、术后首次小便等情况。全部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成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内痔分度、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切口个数)、术后有无小便、术后初始疼痛评分各方面分布较均衡,经检验,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干预措施前后疼痛评分及总有效率上,治疗组(针刺董氏奇穴组)和对照组(口服及通安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止痛起效时间、干预措施后疼痛持续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缓解速度上,治疗组(针刺董氏奇穴组)快于对照组(口服及通安组)。结论:针刺董氏奇穴与口服及通安(氨酚曲马多片)在干预措施前后疼痛评分及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性,提示针刺董氏奇穴能达到与口服及通安(氨酚曲马多片)相似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痔术后肛门疼痛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针刺董氏奇穴对痔术后肛门疼痛的治疗止痛起效时间快、疼痛缓解速度快、疼痛持续时间短、止痛疗效确切,更适合痔术后早期肛门疼痛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