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的到来。早在上世纪末,莫言就以其敏锐的文学眼光捕捉到这一威胁人类命运的社会现象,并通过小说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发出对人类“种的退化”的焦虑和张扬人类原始生命强力的号召。同时也是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生态思潮逐渐席卷全球成为一门显学,出现了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文艺学等众多新型的自然与人文相交叉的研究理论。国内学术界对生态思潮的关注,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众多与生态文学批判相关的研究理论中,尤以山东大学的曾繁仁教授提出的生态存在论美学理论最具系统性和权威性。考察以往的莫言小说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学术界对莫言小说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主题意象、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和文体形式几个方面。对于莫言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意味并未引起大多数学者的注意,至今从生态批判的角度来论述莫言小说的期刊论文仅16篇,且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学术成果。因此,笔者选择运用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理论来考察莫言小说的生态意蕴,希望可以填补学术界在莫言小说生态批评研究方面的不足,同时引起学术同仁们的关注,共同推进莫言小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分为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梳理莫言小说的研究现状,包括莫言小说的叙事研究,人物和意象研究,主题研究和生态批评研究几个方面,说明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价值。第二是梳理生态美学理论,包括生态美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审美属性和美学范式,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是对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的阐释。第一章是概述莫言小说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思想,这种生态思想在莫言小说中表现为“间性”思维、“悬搁”思维和家园意识三个方面。首先“间性”思维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驳,具体表现为莫言小说不仅勾画出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还构筑了一个“四方游戏”的世界图示,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其次“悬搁”思维是对人本质的回归,具体表现为莫言小说对人原始生命力的张扬和对人滥欲纵欲的批判。最后家园意识是一种大自然的家园感,具体表现为莫言小说中对故乡和自然的追寻与回归。第二章是阐释莫言小说独特的生态叙事方式——感官叙事。莫言小说将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生命感知力发挥到极致,并运用视听结合、视味结合的通感手法达到了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多种感官的瞬间感觉描写被放大甚至取代小说的叙事,这一方面与参与美学提倡的多感官体验相似,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莫言小说世界,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现代人麻木的生命感知力,号召原始生命力的回归。第三章是探析莫言小说生态意蕴的产生缘由。莫言曾多次提到故乡高密对于自己小说创作产生的影响,因此,笔者引入生态学中“生态位”的概念分析莫言小说生态意蕴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是童年“生境”,论述莫言家乡的自然风景和莫言的母亲对莫言小说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二是“匮乏”的环境,主要分析莫言童年的饥饿和孤独经历如何促使莫言小说产生浓厚的生态意蕴;其三是精神文化因子,包括分析高密的传统文化和莫言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这两个因素对莫言的影响。最后,结语部分是重申本论文研究的学术意义与价值,总结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以及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