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自伤两样人:自伤青少年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lzzhong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理心理学领域中的自我伤害行为(下文简称自伤)是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不被社会所认可,且不具致死性或致死性较低。自伤行为的本质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核心问题是情绪管理障碍。早期创伤经验、情绪管理障碍、冲动性和某些生物学因素被认为是影响自伤的重要因素。自伤行为与很多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相关,并且自伤者的自杀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66倍)。自伤在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已经引起相当程度的关注,也存在非常激烈的争议。2013年出版的DSM-V将自伤作为一种未确定诊断的障碍列入,正反映这种受关注又不确定的状况。青少年是自伤的高发群体,国内流行学调查发现普通初高中生的自伤率超过40%,因此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尤其需要被关注。此前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研究一再发现以下现象:(1)自伤在普通青少年中有超出预期的高发生率(14-56%);(2)不同青少年的自伤有着非常不同的行为学表现;(3)任何单一因素对自伤的解释力均十分有限;(4)自伤的发生率在青少年、青年、成年普通人群中依次递减。对于这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本文研究者(作者及其导师)猜测,目前研究者所定义并依据定义选择的自伤群体样本可能是异质的;其内部可能存在不同的亚类,不同亚类自伤的行为学表现、心理学意义,以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而在自伤的亚类中,可能有一个是非病理性自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自伤者将逐渐转向健康的应对方式,适应不良的自伤行为将自行停止。以此认识为基础,本文研究者提出一个自伤青少年的分类假说,包括两个核心假设:(1)全体自伤青少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可称为病理性自伤,其身心基础、发展历史,以及现时的个体-环境关系存在真正的“病理性”原因;另一类可称之为发展性自伤,其身心基础和发展历史可能基本正常,只是现时个体-环境关系存在不适应情况。(2)两类自伤有着不同的发生机制:病理性自伤是一种病理性行为,自伤行为的发生因个体对某些社会性刺激有高反应敏感性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只需要微弱的刺激就会引起个体的高情绪反应;发展性自伤是一种情境性行为,自伤行为的发生主要由外部压力环境导致。本论文工作的基本目的,即是对此理论假说进行探索和检验。作者共做了5项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该分类假设进行检验。研究一,目的是检验自伤青少年是否包含一个异质(病理性)的类别。研究方法采用Taxometric分析法的MAXEIG、MAMBAC和L-Model三种程序。分析指标为《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得分。由于判断群体异质性的参照对象是普通青少年,因此分析样本为包含有自伤和无自伤行为青少年的混合样本,共1343人。分别来自某市一所普通初中(N=450),一所普通高中(N=518),市工读学校(N=43)和未成年犯管教所(N=332),平均年龄15.77岁(SD=5.40)。其中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582人。L-Mode程序由于指标效度过低而导致结果无效。MAXEIG、MAMBAC程序均显示样本包含一个异质的类别。由于分类指标是症状水平(自伤水平),故该异质类别可视为病理性自伤者,其余为非病理性自伤者。研究二的目的是采用另一种分类研究方法——潜在剖面图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检验自伤青少年可能存在的潜在类别数目,以使之与研究一进行对照,同时也检验所选择的若干分类变量是否可以作为区分不同类别自伤青少年的区分特征。研究对象来自研究一,以有自伤行为的574名青少年为样本。研究方法为潜在剖面图分析(LPA)。分别进行两个LPA分析:第一个以测量自伤的17个条目为指标,检验自伤青少年样本中可能包含的类别数;第二个以自伤、早期创伤经验、父母教养态度、父母管教方式、情绪反应性和情绪调节困难等6个变量为分类指标,检验自伤青少年的类别数和和上述变量作为区分特征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两个LPA分析均能且仅能分出两个类别。两类自伤的区分特征与分类假说对“病理性自伤”和“发展性自伤”的描述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研究一的MAXEIG、MAMBAC结果和来自研究二的两个LPA结果相关程度在0.68-0.87之间,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82,表明这四种分类方法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全部结果都支持自伤青少年中存在病理性自伤和发展性自伤两个异质类别的假设。研究三至研究五的目的是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发展性自伤和病理性自伤的理论分析,对两类自伤人群的区分特征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检验。研究三,采用问卷法检验病理性自伤组、发展性自伤组和无自伤组在自伤的影响因素(早期创伤经验、父母关爱、父母控制、情绪调节困难和情绪反应性)和临床症状(焦虑、抑郁、BPD)上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对象同研究一。结果表明,除父母控制外,三组被试在上述变量(除父母控制外)上存在差异。病理性自伤组在早期创伤经验、情绪调节困难和情绪反应性上的得分最高,在父母关爱上得分最低。研究四和研究五采用实验法分别检验病理性自伤的核心区分特征——高情绪反应性和对社会性线索刺激的高反应敏感性。研究对象来自研究一,随机抽取病理性自伤青少年24人,发展性自伤和无自伤青少年各28人参加实验。两个研究采用同一批研究对象。研究四通过正负性视频诱发实验室情绪,采用自我报告和心率变异为情绪反应性的测量指标。实验假设是:病理性自伤组在观看正/负性视频后报告的正/负性情绪状态水平更高,观看两段视频过程中心率变异的一致性程度更低。结果显示,三组在两段视频观后的自我报告和心率变异指标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五采用面孔表情识别范式,以反应时、准确率和反应偏向为测量指标检验三组被试对三种面孔表情(正性、负性和中性)的识别能力。假设认为,病理性自伤青少年对情绪性表情(正性和负性)更敏感,表现为对高认同度正负情绪表情的识别反应时更短;对低认同度负性表情的识别更困难,表现为准确率更低;对低认同度中性表情有负性反应偏向,表现为以负性表情进行按键反应。结果显示三组被试在实验任务中的表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四和研究五两个实验结果均不支持研究假设。在讨论中对出现所得结果的几种可能原因分别做出了分析。倾向性的看法是,可能在实验方法方面存在问题。结论:(1)目前学界所研究的自伤青少年,可分为病理性和发展性两个异质的亚类,两个类别分别占全体自伤的10%左右和80%以上。两类自伤可以通过伤害频率与伤害程度的综合指标进行区分。未来对自伤的研究与治疗,应重新精炼自伤的入组标准,或区分两类不同的自伤。(2)两类自伤的核心区分特征需要改进研究设计和方法,再做检验。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蒂扭转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高位结扎卵巢血管新术式治疗本病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3年2月间解放军第202医院妇产科经临床和病理
采用黏度法测定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杀菌消毒剂——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溶液浓度在0.04 g/mL时,利用文献值K=3.8×10^-3 g/mol、
本论文的考察研究对象是老舍、林语堂所叙述的“老北京的日常生活”的文学文本,并且寻找到他们对于“老北京日常生活”的叙述和想象空间。研究的时间段大致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据相关机构的报道和调查研究,将近一千万左右没有子女的家庭将在我国出现。失独养老的相关问题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三无”
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诸多的思想家和学者心怀天下,关心国事,对当时的政治、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老人监护问题本文旨在设计一种老人监护跟踪便携式终端,能够利用物联网
目的:1.在体外建立以致龋微生物为基础的窝沟封闭后体外实验龋模型,以便科学地评价窝沟封闭防龋效果。2.采用窝沟封闭体外实验龋模型,研究分析窝沟封闭前加涂氟保护漆对窝沟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所建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人们为了拥有更适宜办公和生活的场所,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建筑越来越追求结构和功能
机械式科层结构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组织形式,它具有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性的优点,但也会约束人的思想;大学的组织结构属于专业化的科层结构,机械式科层组织结构在大学
[目的]通过苋菜种植实验,探讨复合肥、腐植酸液肥对苋菜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的影响,以期为蔬菜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方法]在长沙市某实验基地选取4块菜地(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