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西方绘画的图像阐释一直是美术史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关注十五至十七世纪中,带有深层隐喻局部的西方绘画,从绘画的局部为切入点,通过对局部的深度阐释从而分析绘画整体的深层语义。试图通过探讨绘画局部的图像学隐喻与历史情境,阐明作品新的整体意味与历史价值。画中画是西方绘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元素,作为一种趣味性、隐喻性极强的表达手法,画中画成为了艺术家表现画面语义的一种普遍手段。自文艺复兴时期起,艺术家通过在画面中插入另一个空间的方式,这种巧妙的构图方式,让读者在主次画面中来回对比相互参照,从而表现艺术家创作的真实想法。该空间一般以门窗、背景画、镜子、窥孔等形式出现。画中画从一开始就具有语义、图像及风格方面的隐喻性,到了十七世纪,画中画的表现方法达到了空前的顶峰,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维米尔等艺术家为推动画中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窗户作为边界,将画家想要表现的对象框出一个单独的空间,再现了虚拟的景象,同时也将画中对象与观者隔离开来,给人产生一种不可触碰的距离感。窗框的范围作为绘画的边界,窗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取景框被画家绘制出来。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多次强调现“史境反射”观念,即线性透视与绘画虚构性的关联,画中对象与看画人应有直接的联系,看画人应从画中得到反馈,感受到画中虚构的对象与现实空间的联通。窗框的存在构成了这样的一个通道,在隔开画中与画外的同时,也为观者和画面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我们对于艺术品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意象上,而不是像在文学阅读上那种反复研读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很大程度上,语义细节都不仅仅是其表明给人的意向那样简单,往往有着图像志上的进一步的解读空间,情况多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唯有多方面查阅图像资料、结合历史情境,才能有效的分析与发现绘画中的各种细节的的真实意蕴、更好的认识作品价值。很多局部在画中是显而易见的,但绝大部分观众都没有真正理解画家想要表现的意义,这种比较明显的具有隐喻的元素往往以画中人物的表情、姿态的形式进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