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orenz提出“婴儿图式”假说来定义具有吸引力的婴儿特征,比如:可爱的面孔,高唤醒度的哭声,独特的气味等。这些特征能引发成人的喜爱之情以使弱小的婴儿得到保护。婴儿图式效应是人类种族记忆的一部分,其的存在保证了婴儿的存活乃至整个人类种族的延续。婴儿哭声是婴儿时期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其能引发成人显著的神经系统活动、情感反应以及行为反应等。然而目前对于哭声的婴儿图式研究主要停留在18个月以内婴儿哭声,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探讨年龄更大的儿童哭声是否也存在哭声的婴儿图示效应。此外已有研究证明哭声的声学变量会影响成人对哭声的反应,同时哭声声学变量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变化。可见年龄和声学变量是影响哭声的婴儿图式的两个主要机制,但目前还未有研究探讨声学变量和年龄对成人对哭声评价的影响作用。实验一,采用行为实验程序,向被试随机呈现不同年龄儿童的哭声,被试需要对呈现的哭声进行感受评价以及行为倾向评价。结果发现所有的儿童哭声都能引发成人的保护欲望,即哭声的婴儿图式效应,但年龄越小的婴儿这种图式效应越显著。此外通过分析哭声声学变量、哭声年龄以及成人评价之间的关系发现,婴儿哭声的年龄以及哭声的声学变量是影响哭声婴儿图式效应的两个重要影响机制。婴儿图式效应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有减弱的趋势,并且声学变量F1在成人评价婴儿哭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实验二,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为实验一的结论提供了神经生理学的依据。通过novelty oddball范式记录由儿童哭声诱发的P3a波形,以说明儿童哭声诱发了成人被试的朝向反射,从而证明了哭声的婴儿图式效应。此外,对比了由婴儿哭声引发的P3a波形以及由幼儿哭声引发的P3a波形,发现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提示存在同等的婴儿图式效应,说明哭声的婴儿图式效应不仅存在于婴儿哭声中,其也存在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哭声中,说明哭声的婴儿图式效应的延续性。今后的研究需要继续探究影响哭声婴儿图式效应的其他机制,比如:成人被试的个体差异、文化影响等,此外运用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技术进一步探究哭声的婴儿图式效应的脑机制,从而推动母婴依恋、新生儿疾病诊断以及成人注意等研究领域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