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秸秆资源丰富,但由于利用不当,造成大量浪费,引起环境污染,为了解决水稻秸秆作为饲料的营养限制因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采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对水稻秸秆进行共菌发酵研究,达到了赋予发酵水稻秸秆纤维素酶、淀粉酶、多种活菌,并改变了秸秆的结构,提高发酵料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的目的。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发酵培养料组分初步确定,在稻秸秆粉中分别加入占干重30%的麦麸、2%膨润土和1%尿素,以及将发酵料含水量调至70%时,发酵产物中活菌数、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都较高,同时提高了发酵料的氨基酸含量。 2.发酵处理方法以发酵培养料在121℃蒸煮60min冷却后再依次接菌,置于32℃恒温条件下培养。这样有利于菌的生长、酶活力增强,发酵产物的氨基酸含量相应提高,发酵产物在40℃下低温烘干对产物中的活菌数影响较小。 3.发酵工艺采用先接种10%(以干基料重量计,下同)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在32℃恒温条件下培养24h,再接1%黑曲霉培养物培养48h,最后接入30%酵母菌培养液培养48h,终止培养于40℃进行烘干;最终产物粗蛋白含量和总活菌数优于其它试验处理。 4.水稻秸秆多菌接种混合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和活菌数的分析表明,发酵终产物测定粗蛋白含量为15.22%,超过了麦麸的粗蛋白含量,基本达到产蛋鸡鸡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求(16-14%)。发酵终产物中总活菌数达到1.18×1010cfu/g,也高于相关报道的发酵活菌数水平(1.92×109cfu/g)。 通过试验,研制了一种以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功能齐全且适口性好的稻秸秆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