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配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及192Ir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血液学不良反应及其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通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相关指标,为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在宫颈癌放疗中所起的增效减毒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十堰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7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全程盆腔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配合高剂量率(HDR)后装治疗,采用6MVX线调强适形放射治疗(GTVnd60Gy/25F,CTV45Gy-50Gy/25F),每周5次,腔内后装治疗采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放射源为192铱,后装照射共5次,每周1次,在盆腔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周~4周时进行,治疗当日不进行盆腔外照射。使参考A点总剂量达到85-95GY,根据分期早晚及肿瘤大小调整放疗剂量。治疗组35例,在放疗基础上,放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自放疗之日起开始口服复方斑蝥胶囊,每天2次,每次0.75g,共口服8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比较两组内及两组间KPS评分,治疗期间按照中医肿瘤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症状分级,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所有入组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月、3月行妇检、腹盆腔彩超及盆腔MRI观察肿瘤近期疗效,治疗结束时根据患者症状及血常规评价急性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分级。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清晨空腹抽静脉血2mL,测定血液免疫学相关指标。比较两组血液免疫学的指标及各组治疗前后血液免疫学的指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NK细胞亚群(CD3-CD56+)的检测,采用ELISA双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白介素6(IL-6)水平。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4.28%和74.2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3+CD4+、IL-6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CD3+、CD3+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IL-6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3+CD4+、CD3+CD8+、CD3-CD5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患者副反应比较得出,治疗组急性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盗汗、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神疲乏力、失眠目眩、头晕、腰膝酸软症状改善(P<0.05)均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腔内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相比,联合复方斑蝥胶囊组在近期疗效上优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腔内后装治疗组;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低于单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腔内后装治疗组。加入复方斑蝥胶囊后,其患者卡氏评分提高、症状有所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加入复方斑蝥胶囊能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