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及死因之一,全世界每年因乳腺癌死亡者约25万人,我国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妇女也大约有1.3万人。 鉴于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探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弄清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才能为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些有力的理论根据,这是降低乳腺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早期、及时和正确的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又一有效途径。一方面,对于乳腺癌的正确诊断是下一步治疗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乳腺微小癌和原位癌的及早发现和治疗,阻止乳腺癌的进一步发展,是提高乳腺癌预后的重要途径。因此和探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一样,对于乳腺癌的正确诊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肿瘤的发生是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失活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TSG在肿瘤中的失活有助于我们了解肿瘤的发生。传统的观点认为,TSG的完全失活要经过二次打击,即“二次打击学说”。第一次打击来自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E),导致一条单等位基因失活,此时不足以使TSG失活,另一条残存的单等位基因仍能表达蛋白质。第二次打击来自突变,导致另一条单等位基因失活,此时才导致TSG的完全失活,失去对细胞生长的负调控,进一步导致肿瘤的发生。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学机制,没有基因序列的改变。在人类肿瘤研究中DNA甲基化和基因的转录失活有关,并可作为基因突变的替代途径。DNA甲基化作为TSG失活的第三种机制,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而成为当前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候选TSG,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有该基因的异常。目前关于FHIT基因的在乳腺癌中的研究主要用遗传学机制(突变和LOH)探讨FHIT基因在肿瘤中的失活,而表观遗传学机制(DNA甲基化)在FHIT基因失活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