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将大大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自从1984年的洛杉机奥运会引入商业运作原则以后,历届奥运会都获得了盈利。奥运会不仅促进了主办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还带动了旅游,交通、运输、金融以及体育等相关非货物贸易行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京津冀地区开始探讨发展大北京经济圈、实施双核心多种新组合城市战略的可行性。区位商的横向分析表明,京津地区的城市经济基础的互补性很强,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天津市与北京市地理位置相邻,同时也是2008年奥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奥运会举办前后国际间大量的人员流动、技术转移和资金转移对天津地区非货物贸易行业中的运输、旅游、银行、保险、信息、体育产业等行业领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为天津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本文以天津市主要非货物贸易行业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数据为基础,采取统计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区位商理论等区域经济理论,对天津市的旅游、金融、交通运输、信息以及体育产业等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发展现状做出逐一的分析,对相关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遇到的阻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如何利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和天津自身的地理、资源优势来促进天津市主要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中还可以看出:奥运会的举办将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问题,但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的时候,由于投资的突然失速,会对主办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冲击。天津肯定也会出现这样的“低谷效应”。本文最后结合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发展战略规划、天津市奥运期间的发展规划以及历届奥运会举办国的经验提出了减少“低谷效应”负面影响,实现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