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情绪理论与调节方法的比较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临床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是自我功能失调引起的,治疗的任务就是设计和采用一定的、符合逻辑的经验程序,引导患者改变原有错误的看法和观念,以达到更为客观和更具有适应性的认识。情绪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同时情绪也是形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通过转论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关于情绪调节的理论和方法,并与西方的情绪调节理论与方法作一比较,整合出中西医结合的情绪调节方法。西方心理学认为每一情绪状况是独立的,情绪之间并无任何关联。而中医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互动的,而且能相生相克。中国医学古典《内经》将情绪分为喜、思、悲、恐、怒五种,并解释如何以情绪的相生、相克特性进行心理治疗。认为喜生思、思生悲、悲生恐、恐生怒、怒生喜不仅循环转化,而且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的相互克制。认识情绪之间的转化机制,有助于理解我们的情绪问题,有助于改进催眠治疗、身心语言程序学(NLP)及认知行为治疗法,令治疗效果更加完善。199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沙尼文(Martin E. Seligman)发动积极心理学运,其后推出积极心理治疗法。积极心理治疗法利用增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治疗病人的抑郁症,取得有效成果。与中医心理学的情志相胜疗法不谋而合。本研究对中医心理学的情志相胜疗法与积极心理治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融合两种治疗法的相通之处,整理一套具有中西结合特色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这套方法包括五个步骤,确定问题引起的情绪、激起相克情绪、激起相解情绪、注入积极乐观思想、及讨论根源问题,认为本方法既可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也可以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
其他文献
李贽生活在明代嘉隆万时期,这一时期是史家所说“晚明”的重点时期.思想文化界依然在遵循着经由王阳明所改造的儒家思想——“心学”的轨迹继续向前发展,这个时代催生了李贽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的两个乡(镇)卫生院问责机制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两个乡(镇)卫生院问责机制的主要形式是行政机制,即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在规范当前农村卫生服务、明确乡(镇)卫生院的任务和目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存在形式化的趋势,需要改进。由于周围已经存在很多的私人诊所,市场机制也在问责机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群众最常采用的表达不满的方式是退出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乡(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