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两种主动屈膝时间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探寻一种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最佳干预时间。方法:某三甲医院骨科2015年10月-2016年07月收治的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排除标准收集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根据剔除脱落标准,最终纳入病例60例。实验组(n=30)患者麻醉清醒后行患膝主动屈膝练习,根据Tens法则总共10次/组、3组/天,屈膝角度为患者最大承受范围,鼓励患者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功能锻炼需患者疼痛可忍,循序渐进,术后2周屈膝度数≥90°;对照组(n=30)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主动屈膝练习,屈膝之前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其余功能锻炼强度同实验组。两组患者通过比较患膝VAS评分、肿胀度、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来分析不同时间主动屈膝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将数据收集时间定为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结果统计分析,以此来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分值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肿胀度: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患者术区棉垫包裹,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未给予测量;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患肢肿胀度大于对照组;术后第1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关节活动度: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未主动屈膝,未测量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实验组优于对照组。5.HSS评分: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患者未下床行走,无法运用HSS进行膝关节评分;术后第7天、第14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本研究表明:术后当天进行主动屈膝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缩短膝关节屈曲达到90°的时间,但加重了患肢肿胀、疼痛;2.本研究表明:术后当天进行主动屈膝能够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缺乏大样本,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