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重点,已从开放手术向腔内治疗转移。我们通过对于2007年6月-2011年3月采用下肢动脉成形术治疗17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过术后随访,在明确介入治疗疗效的同时,分析术后再狭窄因素并对再狭窄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了辨识。目的:分析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并探讨术后再狭窄率以及相关因素,初步探讨下肢动脉成形术术后病人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5例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介入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符合条件的患者;男63例,女42例;年龄29-90岁,平均年龄71.3岁;合并糖尿病100例,高血压病78例,冠心病63例,高脂血症75例,脑梗死32例。所有患者中共有173条患肢均经彩超、下肢动脉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或(和)血管造影证实存在下肢动脉病变,其中以髂动脉为主者32例,股胭动脉为主53例,膝下动脉为主88例。造影结果单侧肢体动脉病变37例,双侧下肢动脉病变68例;单纯血管狭窄病变49例,长节段完全闭塞性血管病变(长度>6cm)90例,短节段完全闭塞(长度<6cm)34例。观察治疗前后下肢临床症状(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发生溃疡等)、肢体创面、步行速度等变化。术后观察手术成功率,随访期间观察再狭窄率、截肢率、中医体质类型等。结果: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5.38%(165/173)。术后3月、6月、9月、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7.27%(12/165)、20.00%(33/165)、27.27%(45/165)、41.82%(69/165);中医体质辨识中血瘀型体质35.38%(23/65)、痰湿型体质29.23%(19/65)、湿热型18.46%(12/65)、阳虚体质16.92%(11/65),随访患者中无其余5种体质类型。结论:下肢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改善了下肢缺血引起的症状,减少了截肢率,未发现严重的毒副、并发症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中医体质辨识中,血瘀型、痰湿型、湿热型、阳虚型体质最为常见,对于此4种体质类型的患者应提供更积极、更有针对性的中药调摄体质和防治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