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劳动力市场理论,一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水平是由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共同决定的。而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影响劳动需求,又能影响劳动供给,从而能够影响就业水平。所以,本文就我国基础设施的就业效应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长期和短期、需求和供给三个角度分析了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哪些传导机制影响就业水平。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聚类标准误估计法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同时又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法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来研究交通、能源、绿化这三种基础设施的就业效应。同时,本文对于基础设施在不同产业中的就业效应也做了研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城市之间差距很大,因此,本文还将城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研究。得出了具有政策意义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和绿化基础设施确实能促进城市就业。就总就业量而言,能源基础设施的就业效应最大,其次是交通基础设施,绿化基础设施的总就业效应最小。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高能耗的阶段,因此,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能源对生产力和就业有显著的影响。但能源的长期就业弹性很小,这说明,虽然能源在短期内能够有效促进就业,但从长期来看,促进效应并不明显,这主要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有关。分产业来看,能源基础设施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交通,而绿化对第三产业无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对第二产业的就业反而有抑制作用。此外,不管对一、二线城市还是非一、二线城市来说,交通对就业的影响都是显著为正的,且对一、二线城市的就业拉动作用更强。但是,对一、二线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对就业有抑制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含义:1、考虑到交通、能源和绿化具有积极的就业效应,政府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非一、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绿化基础设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实证结果表明,绿化基础设施对促进就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重视绿化建设。2、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阶段,这意味着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由于能源基础设施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最大,政府应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对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来说,能源和绿化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应从交通以及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方面来促进就业。4、在理论研究方面,除了交通,研究者还应该关注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对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