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东巴经熟语“三族善算”用字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西东巴文作为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原始,书写质朴古拙,保留了较多早期文字的性质特征,被学者们誉为文字研究的“活化石”。学者们对其的研究涉猎方方面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为研究材料,全面搜集之中熟语“三族善算”的各版本为研究对象,从记录语言单位、表达语言方式以及异写字等角度对其进行多方位考察,以期探寻东巴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特征,进而加深对东巴文性质的认识。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首先对东巴文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对用字及版本比较的相关研究作了概述,其次分析了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特色与方法,最后对纳西东巴经中的“熟语”与“用字”概念以及研究材料的选择作了相关界定与说明。第二章是“三族善算”字释举例。本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介绍本文字释的相关体例要求;二是在宝鸣大地区、丽江地区及鲁甸地区各选取了熟语“三族善算”的一个版本进行字释举例。第三章是“三族善算”记录语言单位研究。本章以“三族善算”中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为宏观考察对象,分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一一对应与不对应两个角度全面展开讨论。其中不对应的情况又细分为有词无字、有字无词。本章着重考察了此二者产生的原因,指出了重复书写、误写等较为特殊的文字现象。第四章是“三族善算”表达语言方式研究。本章首先对“三族善算”79个版本中被记录语词所使用的表达语言方式作了整体概貌描写,分表音式、表意式及意音结合式三大表达方式具体展开。然后侧重分析了此三种表达方式在本研究材料的实际运用中所体现出的某些特点。第五章是“三族善算”异写字研究。本章以“三族善算”的44组异写字为探究对象,从异写字的变化方式、书写特点及形成原因三方面对其进行微观剖析。其中异写字的变化方式主要包括繁化、简化、符号化及其它。第六章是“三族善算”译释中需改进的问题。本章主要概述了“三族善算”79个版本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具体表现在文字、读音以及翻译三个方面。同时也初步探讨了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以期为之后东巴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词义透明度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从词义不透明的现象着手也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创新视角。本研究以《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下称《等级划分》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非常相似的是,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生态质量也都是伴随着工业化而逐步变化的。为了更好地测度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动态
研究目的:无缝线路在长轨条范围消除了轨缝,在轨温改变时钢轨的伸缩受到限制,当轨温升高时,钢轨内将产生巨大的温度压力,温度压力超过一定限值时,钢轨可能会臌曲变形,使轨道丧失稳定
叙述了巴特莱-莫兹利翻床用于低品位细粒级重矿物和金属颗粒预选的进展。巴特莱-莫兹利翻床是一种比较新的设备,用于上限100微米、下限5微米颗粒的回收,就金和铂而言回收的粒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总结,探讨了CLT理论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在CLT理论指导下,以广西华侨学校留学生部的中级汉语口语班为实践对象,
“能(够)”和“可(以)”是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词,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很好的运用这两个词,但是外国人对这两个词的区分和运用却产生了比较大的困难,所以
本文是一项针对后殖民时代身份建造的个案研究,研究参与者为四位出生并成长于后殖民地地区,熟练掌握多种语言(含中文),且目前正在英国完成学位学习的留学生。与先前已有的关
实验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文章结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实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校建校办学也即将走过60年,内蒙古民族大学全校上下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比重轻、比强度高、比刚度大、热膨胀系数小、可设计性强,同时还兼备耐腐蚀和抗疲劳等诸多优点,在许多领域应用时很好地起到减轻结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