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和肾脏病理回顾性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去认识本病,为以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材料支持。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肾病区住院行肾穿检查的371例紫癜性肾炎患者为对象,搜集患者的临床病例及肾脏病理报告单,统计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包括临床分型、症状、24小时尿蛋白水平等)以及病理情况(包括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临床情况和病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371例HSPN患者,男性223例,女性148例,男女比为1.61:1,平均年龄(9.86±3.038)岁,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6~12岁。2.临床情况:HSPN临床分型中,以血尿加蛋白尿型最多,肾病综合征型次之,单纯性血尿型和单纯性蛋白尿型占少数,未发现急性肾炎型、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型及慢性肾炎型。临床表现伴有消化道症状的HSPN患儿比不伴消化道症状者更容易出现大量蛋白尿(P<0.05);临床表现伴有肉眼血尿症状的HSPN患儿比不伴肉眼血尿症状者更容易表现为肾病综合征(P<0.05)。中医证型中以本证血热妄行型最多,标证中以血瘀最多。3.病理情况:病理分型以II级、III级最多;免疫荧光分型,单纯性Ig A型最多,Ig A+Ig G型及Ig A+Ig M型次之,未见到Ig A+Ig G+Ig M型;补体C3、免疫荧光分级、病理分级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肾小管功能分级与病理分型间存在相关性(P<0.05)。不含新月体的有96例,新月体含量在10%以下的有93例,新月含量在10%~20%的有89例,新月体含量在20%~30%的有49例,新月体含量在30%~40%的有25例,新月体含量在40%~50%的有13例,新月体含量>50%的有6例。4.病理和临床关系: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存在相关性(P<0.01);新月体含量与尿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P<0.01);临床分型与免疫荧光分型无明显相关。结论:1.临床表现中的肉眼血尿和消化道症状是大量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2.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3.新月体含量与尿蛋白水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