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四链体-hemin DNA酶的催化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sh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四链体是DNA的二级结构,可以与氯化血红素(hemin)结合形成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的DNA模拟酶,称之为G-四链体-hemin DNA酶(简称G-四链体DNA酶)。它可以催化H2O2氧化ABTS(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生成在波长λ=418nm处有特征吸收的绿色产物ABTS·+。本论文中结合此种DNA酶的特点设计开发了一种快速简便检测ATP和Hg2+的新方法:同时着重探讨了ATP对G-四链体-hemin DNA酶参加的催化反应的促进作用。   G-四链体-hemin DNA酶应用于ATP和Hg2+传感器的设计:结合寡核苷酸链(5-ACCTGGGGGAGTATTGCGGAGGAAGGT)是ATP的DNA适配体,可以与ATP特异性结合的事实,我们将特异性识别ATP的DNA适配体结合在富G序列的一端形成一条长的核苷酸链;同样根据Hg2+和胸腺嘧啶(T)可以形成T-Hg2+-T的金属碱基配对,使错配的T-T碱基更稳定的事实,将通过T-T错配折叠成分子内双链的DNA序列插入富G序列中间也形成一条长的核苷酸链(3:1拆分模式的G-四链体)。相应地再设计另一条短链与长的核苷酸链的部分互补。有效地利用DNA/DNA双链和DNA/目标物复合体之间的竞争,即在没有目标物(ATP或Hg2+)存在时,长核苷酸链与短核苷酸链互补而破坏G-四链体的形成;在目标物存在下,ATP与适配体特异性结合或T-Hg2+-T金属碱基配对有助于G四链体的形成,同时促使具有催化活性的G-四链体-hemin DNA酶的形成,从而开发一种快速简便检测ATP和Hg2+的新方法。   ATP对G-四链体-hemin DNA酶参加的催化反应的影响:尽管G-四链体-hemin DNA酶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但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限制了其更远的发展和应用,如:相对比较低的催化活性和反应产物ABTS·+的歧化现象。本论文中证实了ATP对G-四链体-hemin DNA酶参加的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ATP不仅可以增加DNA酶的催化活性,也可以抑制ABTS·+的歧化作用。这些发现可能会改进现存的基于G-四链体-hemin DNA酶的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如基于G-四链体-hemin DNA酶的Ag+检测),扩大G-四链体-hemin DNA酶的应用范围,使ABTS成为裸眼检测的理想底物。此外实验证明了磷酸基团、核苷碱基和核糖三部分共同决定了ATP促进反应的能力,这可以帮助人们设计更高效的G-四链体-hemin DNA酶的增效因子。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论文开展了[FeFe]氢化酶模型物双硒氮母体的研究,首次利用1,2,4-二硒吡咯烷为前体合成了氮杂丙撑二硒桥[FeFe]氢化酶模型物,并在研究过程中意外的得到了新颖的单硒二铁羰基簇合
一价铝化合物HC[(CtBu)(NAr)]2Al(Ar=2,6-iPr2C6H3)可以与1,3,4,5-四甲基咪唑-2-叶立德(IMe4)及1,3-二异丙基-4,5-二甲基咪唑-2-叶立德(IiPr2)反应,分别得到化合物L1Al(IMe4)NHAr(1,L
在传统的艺术类教学模式中,老师站在讲台之上,学生在讲台之下。学生和老师之间隔着一个讲台会产生艺术理解上的一种障碍,但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发展得如此快速,数字媒体技术
第一部分:   目前已发现大约26种冠状病毒,它们能引起人类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普通感冒、肺炎、细支气管炎以及造成畜牧业上重大经济损失的多种动物疾病,而目前尚无
有宋一代,书家辈出,而独以苏、黄、米、蔡这“宋四家”为登峰造极者。就书法史而言,北宋书坛第一次将书法推向个人表达的极致;就纯艺术而言,宋代书法崇尚意趣,开创了寄情于书
在材料科学领域,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光学分子调控,光磁材料,信息存储,电子设备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它的合成一直备受关注。   螺噁嗪和联茚满烯二酮类
期刊
第一部分:   三烷基呋喃硅醚和亚胺进行的不对称Vinylogous Mannich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是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生物碱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不对称Vinylogous M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在吸附、分离、催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一直是材料合成研究的热点。介孔材料合成时要实现在微米尺度上的形态参数的控制和纳米尺度上的介观结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