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0-3岁这一时期,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其社会化的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目前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早教的文献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而随着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愈来愈扩大至社会一般性群体,以及近些年来受国家生育政策、家长教育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普通婴幼儿家庭对早期教育服务需求逐渐增大。早期教育服务体制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中,笔者把近年来社会工作参与的社区早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观察所在地区H和Y两家做社区早教的社会工作机构,通过对比分析两家机构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应用上的差别发现,两家机构社区早教的课程理论来源和方案设计差异不大。H机构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早教运用了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并且在小组中使用了儿童社会工作方法中对婴幼儿家庭提供的支持性、补充性、伤害预防性服务,但H机构的社区早教项目由非专业、非专职、非专项的工作人员带领完成,其专业性难以保证,该机构社区早教项目依赖于政府资金,缺乏自我独立性,没有形成可持续性服务。Y机构用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开展无偿的普惠性课程吸引婴幼儿家长前来参与,再通过低偿、成体系的早教课程来招收固定的婴幼儿家庭小组。在早教课程中,社工专业人员会主动观察在家庭互动、婴幼儿发育等方面存有问题的家庭,征得婴幼儿家庭许可后,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对家庭展开介入,帮助家庭缓解困难。Y机构通过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体现了专业性,获得了婴幼儿家庭及社区的认可,并通过低偿收费课程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形成了长期有序的立项服务。笔者根据两家机构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早教中的应用情况,在资源依赖理论人员、技术、资金三大组织生存关键资源的指导下,建构了服务对象、筹资模式、服务传递机制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两家参与社区早教的社工机构的模式差异,将两机构的早教模式归纳为为政府购买型、社区互动型社区早教模式。再通过分析这两种社区早教模式的特点和问题,总结出社工机构改善社区早教长效服务机制建设的要素,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