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然而作为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国内消费却一直处于相对不足的境地,国民经济内外失衡现象日益突出;然而,作为调节对内和对外经济均衡的两个价格杠杆——利率和汇率至今还不能发挥其对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应该采用怎样的货币政策规则,既能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可实现经济发展的内外均衡?笔者认为从Taylor规则的视角,通过对中美英三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货币调控机制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为今后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首先点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Taylor规则的发展进程以及文章结构的安排。然后在第2章介绍了所用计量模型的理论基础、构造以及拓展。接着在第3章中第一、二部分开门见山地介绍美英两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化、货币调控的操作特点以及Taylor规则在两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应用,接着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揭示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内在规律性。第4章主要介绍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的演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货币调控的操作特点以及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所存在的不足,接着通过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并与美英两国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所存在的缺陷:利率调整对预期通货膨胀反应不足(通货膨胀反应系数小于1),汇率存在明显管制(汇率反应系数远大于1),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针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在第5章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利率作为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汇率作为今后的外均衡工具、以Taylor规则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松紧状况的参考以及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等。最后为全文结论的总结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