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盆-潮沟系统作为大尺度的韵律地形,在地貌学、沉积学、水动力学及发育演化等方面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潮盆的发育在相当大程度上是整个潮滩发育的缩影。位于潮间带的条子泥沙洲面积广阔,不仅具有在平行于岸方向的由西向东逐渐过渡的地貌分带性特征,同时也具有在垂直于岸方向的由北向南逐渐过渡的地貌分带性特征。其上该系统的冲淤状态及发育演化可为研究辐射沙洲动态变化及演化趋势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条子泥沙洲的野外调查获得大量数据,其中包括滩面表层沉积物采集、主要潮沟水文泥沙测量、断面高程测量等方面;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及1973年—2000年的卫片资料,对条子泥沙洲潮盆-潮沟系统的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及其近期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条子泥潮盆-潮沟系统的基本地貌结构为分水滩脊和潮沟系统,本文分别对它们的形成与发育、地貌特点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发育的主要因素,即来水条件、来沙条件、空间条件,划定了其主要发育阶段,即形成期、成熟期、衰亡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潮盆-潮沟系统的主要功能,即通过潮沟系统渲泄落潮后期滞留在其潮盆范围内的滩面薄层水、通过潮沟系向潮盆内部输入或输出泥沙、限制涨落潮动力主轴摆动范围、平衡南北两侧动力状态;同时针对岸滩潮盆-潮沟系统与沙洲潮盆-潮沟系统的地貌特征、成因类型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选取死生港1潮盆-潮沟系统为重点研究区,对其沉积特征进行仔细研究。分别在潮盆-潮沟系统的顶脊、侧脊及纵向取三个剖面,进行沉积物粒度分析,确定沉积特征,发现沉积物粒度自滩脊向潮沟逐渐变粗、分选变差,且顶脊的沉积物比侧脊和潮盆纵剖面要细,说明脊部的水动力条件较弱;对死生港3-横港沿程布设了三个水文测站,对其动力沉积过程进行测量,发现自口门处向滩脊水动力状况逐渐减弱,可见,水动力状况与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相吻合;同时通过对T1剖面1999年—2001年的连续高程测量以及1984年8月与1985年1月卫片对比分析发现,潮盆-潮沟系统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滩面季节性升降、侵蚀带季节性迁移以及潮沟系统季节性冲淤变化等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1973年—2000年的卫片,总结了条子泥沙洲主要潮盆-潮沟系统的近期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潮沟系统的历年变化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亦发现了潮沟系统的主要运动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潮盆-潮沟系统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即异常水动力事件、海平面上升、海滩围垦、海岸盐沼植被的发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