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等,分析C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1.1-2014.12.31全国13所医院诊断为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失败的定义,将患者分为治疗失败组和治疗有效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础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特征、抗生素指南遵循情况及预后转归等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入组6056例CAP患者,其中初始治疗有效4464例(73.7%),初始治疗失败1592例(26.3%),其中无反应性肺炎1482例(93.1%),进展性肺炎110例(6.9%)。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失败组多为男性、年龄多≥65岁以及有吸入因素;入院前多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治疗;大多合并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肝硬化、慢性肾脏疾病)(P<0.05)。2)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治疗失败组患者病情大多比较严重,CURB-65评分和PSI评分大多为中危和高危(P<0.001)。3)临床表现比较:治疗失败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紫绀、湿罗音、下肢水肿,而治疗有效组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P<0.001)。4)实验室检查比较:治疗失败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PCT等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而血红蛋白、白蛋白等低于治疗有效组(P<0.05)。5)影像学特点比较:治疗失败组影像学检查多提示多肺叶浸润、合并胸腔积液、实变(P<0.05),并未发现合并空洞、肺脓肿及间质性改变无统计学差异。6)病原体分布情况:72.8%(4407/6056)患者行病原学检查,(1051/4407)病原体检出率为23.8%。共检出病原体1602株。治疗失败组检出665株,治疗有效组检出937株。治疗失败组检出最高的为白色念珠菌240株(36.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60株(9.0%)、肺炎克雷伯杆菌47株(7.1%)、曲霉菌32株(4.8%)、大肠埃希菌27株(4.1%)、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3.9%)等。7)在病原体检查项目中,仅有5.5%的患者行核酸检测,2.7%的患者行抗原检测,5.4%的患者行病毒核酸检测,2.3%的患者行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8)抗生素指南遵循情况比较:治疗失败组大多不遵循指南应用抗生素治疗(P<0.001)。9)临床预后比较,治疗失败组患者达到临床稳定标准时间为9.5?9.8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6.2?14.0天,较治疗有效组显著延长(P<0.001),并且发生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脓毒症休克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P<0.001)。1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呼吸衰竭(OR 3.498,95%CI 2.026-6.041)、ARDS(OR 2.823,95%CI 1.045-7.630)、肝硬化(OR 2.453,95%CI 1.179-5.107)、意识障碍(OR 2.024,95%CI 1.563-2.621)、误吸(OR 1.879,95%CI 1.666-2.120)、CURB-65评分(中危,高危)(OR 1.723,95%CI 1.420-2.092)、合并胸腔积液(OR 1.440,95%CI 1.246-1.664)、脑血管疾病(OR 1.353,95%CI 1.138-1.608)、呼吸困难(OR 1.298,95%CI 1.130-1.490)、入院前应用抗生素(OR 1.239,95%CI1.125-1.364)、多肺叶浸润(OR 1.150,95%CI 1.016-1.301)、不遵循指南用药(OR 1.182,95%CI 1.045-1.336)、PSI评分(中危,高危)(OR 1.127,95%CI 1.059-1.199)是影响C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支气管哮喘(OR 0.726,95%CI 0.544-0.986)是CAP治疗失败的保护因素。结论:1.本研究中,CAP治疗失败的发生率为26.3%,与国内外研究大致一致。2.我国目前缺乏对CAP治疗失败相关因素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本研究中发现C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入因素、合脑血管疾病、肝硬化、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入院前应用抗生素、不遵循指南用药、多肺叶浸润、合并胸腔积液;CURB-65评分(中危、高危)、PSI评分(中危、高危)、出现呼吸衰竭及ARDS并发症。合并支气管哮喘是CAP治疗失败的保护因素。3.治疗失败的CAP患者达到临床稳定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延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临床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