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求职焦虑源的结构,自编了大学生求职焦虑源问卷,经统计修订后形成正式问卷,通过对1,08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毕业生求职焦虑源由5个因子组成:个人资源因素,宏观求职压力因素,求职前景因素,个性因素,社会支持因素。“高校毕业生求职焦虑源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测量高校毕业生求职焦虑及原因调查较为理想的工具。(2)不同性别的高校大学生的求职焦虑存在差异。女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以及个性因素、就业前景、社会支持、自信心、就业压力这些影响因子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在个性因素方面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它方面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院校类别(重点或非重点)不同的高校大学生的求职焦虑存在一定差异。高校大学生中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焦虑状况较为显著,他们和重点院校大学生在仅在个人资源这一影响因子上差异达到显著,表现为重点院校均分低于非重点院校。(4)大学生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在求职焦虑上存在差异。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个人资源因素,宏观求职压力因素,求职前景因素,个性因素,社会支持因素方面与未无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5)不同年龄段的大学毕业生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从总体上来看,总体上22岁以上及以下对求职焦虑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因素三上,小于22岁的比大于22岁的焦虑程度要低,并且非常显著。(6)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预测有效度的分别是个人资源因素,宏观求职压力和个性因素、个人资源因素、社会支持因素。(7)贵州地区大学生求职焦虑表现为多种心理问题,受到个人资源因素,宏观求职压力因素,求职前景因素,个性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社会、学校、学生本人等方面的调整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