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就业是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因此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在当前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国内经济增速减缓,外需不断萎缩的背景下,讨论如何促进就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出口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框架下,分析研究居民消费与就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居民消费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消费与就业相关文献理论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与就业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从居民消费到就业的传递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和投入产出法对居民消费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以居民消费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从国内外有关消费与就业相关性的文献研究来看,研究思路之一是,通过供需分析,探讨消费对总需求的影响,再分析总需求对就业的影响,然后分析就业对消费的影响,以此思路来分析研究消费与就业的相互关系。本文同样按照这一思路分析了消费、投资对劳动力供需的影响,以此推论居民消费对消除周期性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作用,以及居民消费对缓解结构性失业的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从居民消费到就业的传递机制、灵敏度指标、约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就业对居民消费的反作用。为探讨我国居民消费与就业的相关性,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与就业的演变轨迹,指出我国就业变动与居民消费变动具有一致性。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居民消费总量对非农就业的拉动效应,即对居民消费的非农就业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由于我国就业统计方法在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几次调整,并且就业数据也因职工下岗问题产生波动,使得本文在计量分析时只采用了2003年-2010年的数据。面板数据模型对于短时间序列的数据分析具有较大优势。它能为分析者提供大量的样本点,增加自由度,同时减弱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另一个优势在于面板数据模型不但能分析全国居民消费与就业总量之间的计量关系,也能同时分析各省份居民消费与就业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居民消费对非农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受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的非农就业弹性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对就业的影响。投入产出法能简化经济分析方法,并同时涉及居民消费结构、产业关联结构、劳动力投入结构,因而是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就业效应的较好分析工具。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本形成结构、出口结构的基础上,居民单位消费的就业效应大于单位固定资本形成的就业效应和单位出口的就业效应。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居民消费结构、产业关联、劳动投入系数三个因素对就业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单位消费)的就业效应在逐年下降,其中劳动投入系数的下降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居民消费就业效应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消费结构的不同,城镇居民的单位消费就业效应低于农村居民,东部省份的单位居民消费的就业效应低于西部省份。以此推论,相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而言,目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对就业没有促进作用,只有继续扩大服务类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才能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就业效应的提升。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在已有的消费与就业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居民消费拉动就业过程中的相关灵敏度指标,并分析了居民消费拉动就业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己有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各省份居民消费的非农就业弹性、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就业数量的拉动效应,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居民消费结构、产业关联、劳动力投入系数这三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就业效应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