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药品短缺问题是全球性难题且成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及时及经济性。本论文拟基于省级层面的视角,回答药品短缺研究领域中最基础、需要首要回答的问题:短缺什么药品?哪些因素影响短缺?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短缺药品问题的措施,探讨如何动员各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开展短缺药品多维监测预警工作,对如何建设省级短缺药品多维监测预警平台进行全面设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丰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方 法]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1)云南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现状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云南省医疗机构短缺药品现状调查,由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负责人填写《医疗卫生机构短缺药品信息表》,对收回的短缺药品信息进行统计;二是短缺药品影响因素调查,在云南省分层抽取6个地区,由医疗机构及生产流通企业填写《短缺药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所得数据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IBM SPSS 21.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此外,在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同时选取代表性单位进行专家访谈。(2)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研究主要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合理界定我国短缺药品监测预警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实现监测预警目标过程中拥有的“资源”及影响监测目标实现的“阻力”,探讨如何动员各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开展短缺药品多维监测预警工作;其次通过文献调研、现有政策分析了解国内外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现状,进一步实施专家访谈,结合省(市)级管理部门需求,设计省(市)级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平台。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利用yaahp12.3软件生成短缺药品多维预警平台监测指标体系的调查问卷表,发放层次分析法问卷,对一二三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别矩阵,以计算指标的权重。[结 果]本论文结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云南省药品短缺的现状方面,通过统计云南省129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短缺药品调查表,共有短缺药品167种,包括135种生物化学药品,32种中成药,其中85.0%的短缺药品为基本药物,58.1%以上的药品短缺时间超过一年,37.1%的药品为注射剂。化学药和生物药中,抗微生物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短缺的情况较为为突出,分别占比11.4%及9.6%;中成药中,内科用药占比最高,占比15%。此外,“交易价格低,企业不愿生产”和“流标或废标,无企业供货”是短缺的首要和次要原因。(2)药品短缺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共纳入531份有效问卷,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对造成药品短缺有较大的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后得出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价格因子、使用因子、产能因子、需求因子。(3)省级短缺药品多维监测预警平台的规划与设计方面,将我国短缺药监测预警体系主要利益相关者界定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患者,基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妥善解决各利益相关者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建立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带来理想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实施效果。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省级短缺药品管理的需求,对省级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平台进行了全面设计,平台建设框架由短缺药品信息采集、短缺药品信息识别、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统计查询及应对、短缺药品综合服务5大功能模块组成。以医疗机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其他监测人员组成作为多维监测主体。设计了由区县、州市、省级构成的分级预警机制,预警级别按照短缺程度分为橙黄蓝三级预警。(4)短缺药品多维监测预警平台监测指标方面: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短缺药品监测层次模型。在一级指标中,药品属性指标所占权重最高,为0.394;在二级指标中,短缺的地点指标所占权重最高,为0.223;三级指标中,是否有其他功能相近的替代药品所占权重最高,为 0.128。[结 论]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体系两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在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方面:建议政府顶层设计要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以政策为抓手调整短缺药供应;省级政府部门应协调医疗机构和流通企业交换信息,更新及监测药品采购价格;医疗机构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及缺药替代水平,建立短缺药科学管理体系;生产流通企业应加强与医疗机构信息的沟通对接,及时为医疗机构生产和配送药品。在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体系方面:建议政府顶层设计要细化联动部门职责,优化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和体系;省级政府部门层面可整合短缺药品信息、联通短缺药品全链条的信息孤岛;医疗机构层面应落实监测预警职责,提高上报数据质量,生产流通企业层面应积极参与监测工作,发挥监测预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