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国家只有首先发展经济,才能提高在科技、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水平,才能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二战以后,各个国家不断探索本国经济发展之路,并且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速,顺利进入到中等收入的国家行列。但是大多数国家在进入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纵观各国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我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伟大跨越。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出现类似“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诸多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不断凸显,这意味着我国同样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挑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APEC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提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那么如何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梳理学术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和导向,探讨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指导理论,阐明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我国规避陷阱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做出了分析。第二部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及原因。第三部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前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规避这些风险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并且归纳总结了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及教训。第四部分从我国全局性发展战略出发,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系列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措施。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找到促使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