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关于“红色”主题相关研究逐渐升温,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为本质的精神内核,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探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及其当代价值,成为把握党不变质、国不变色遗传密码的重要现实课题。探究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及其当代价值,需要以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和形成基础出发,紧扣红色基因的传承必要性,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红色”主题相关研究逐渐升温,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为本质的精神内核,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探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及其当代价值,成为把握党不变质、国不变色遗传密码的重要现实课题。探究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及其当代价值,需要以习近平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和形成基础出发,紧扣红色基因的传承必要性,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语境,依据传承原则和关键要素,系统地提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并全面分析传承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具体来说,是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回答红色基因“是什么”,明确红色基因的基本概念和内在特征,以及红色基因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是回答“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明确传承红色基因是防止其在新时代突变断代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提升我国国家形象的必然选择。三是回答“怎么样”传承红色基因,在明确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的基础上,重点做了如下论证:如何确保红色基因能被“学得好”;如何确保红色基因能被“看得见”;如何确保红色基因能被“听得清”;如何确保红色基因能被“感受得到”。四是回答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意义,传承红色基因可以为推进新形势下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不竭动力源泉,为新时代人民军队坚守革命底色提供基本价值遵循,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思想保障。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财富的凝练表达和最为本质的思想结晶,深入探究其传承路径和当代价值,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运用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精神基因指导实践、凝聚共识,激发全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约有3.76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69.73%,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社会融合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近年来流动人口失业率有所上升,再就业难度加大,成为阻碍提高流动人口再就业质量和城镇化质量的主要障碍。失业不仅会给流动人口个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更会影响流动人口与流入地主流社会群体的融合,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也使老年人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严重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互联网成为空巢老人参与社会交往交流的重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心理健康需求。然而,老年人在互联网等新生事物应用上处于劣势,部分空巢老人在使用互联网时面临“数字鸿沟”困境,有必要深入研究互联网使用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
马克思财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重商主义的财富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财富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财富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财富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财富思想形成具有时代性的现实基础。其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出巨大社会财富、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冲击。当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财富与人的联系更为紧密,但是财富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农民问题依然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重要关注的问题。恩格斯农民思想内涵丰富,在当代依然有强大生命力,从恩格斯农民思想中汲取营养,对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恩格斯农民思想是基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民不断被资本家剥削,以及农民在欧洲国家革命运动中展现的革命性的一面的现实,并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和法国重农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党既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又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重担。越是特殊时期,越亟需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力。进入新时代,严明纪律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因此,对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
农村文化建设关系着农村的整体发展。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是建立在理性思考与具体实践的基础之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与中国社会实际耦合发展的结果。时值“十四五”攻坚之年,农村建设问题关系着“十四五”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迈进。因此,系统梳理与深入研究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解决乡村文化振兴问题具有方向上的指导作用与思想上的引领效能。延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孕育于百年奋斗实践,富含丰富的思想智慧和充足的精神能量,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基于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研判,作出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实现了革命精神的发展,为新时代传承和践行革命精神提供了现实指引。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来源和丰厚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精神的论述、中国共产党主要
道路问题是第一性问题,道路自信是根本性自信。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关系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复兴。文章通过主体维度、历史思考、现实观照和未来愿景四个维度透析了道路自信,旨在巩固中国道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进而坚定走中国道路的决心。从主体维度透析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能”是道路自信的主体依据,理论自觉、人民立场和自我净化机制贯穿道路自信的始终。从历史向度透析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有其历史渊源。近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党内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习近平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要论述的形成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的优良传统,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自省文化的精髓而形成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多次强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党非常重要,并提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方法及原则,同时强调领导干部是开展高质
注重政治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的一条主线,在党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回溯我们党的历史,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十三年(1935年至1948年),在各方面取得了重大建树,尤其是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极大的风险与考验,既要面临艰难复杂的革命环境,同时也要应对党内存在的各种政治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毛泽东为核